1.感染性疾病
(1)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一般起病较慢,于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黄疸持续不退,大便色浅有时为灰白色,患儿厌食,体重不增,肝大,肝功能异常。
(2)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细菌毒素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并可破坏红细胞而致黄疸。黄疸随感染的发展逐渐加重。
2.非感染性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液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除黄疸外,还表现为贫血及肝、脾大,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临床常见的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不合溶血。①ABO血型系统不合。母亲为O型血,婴儿为A型或B型血,最易发生ABO血型不合;若母亲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则不会发生溶血。约50%在第1胎即可发病,出生后2~3d出现,黄疸发展迅速,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可发生胆红素脑病。②Rh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有6种抗原(C、c;D、d;E、e),其中D抗原性最强,临床上把具有D抗原者称Rh阳性,反之为阴性。我国汉族99.66%为Rh阳性。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Rh阳性胎儿,一般不会在第1胎发生,但症状随胎次增多而越来越严重。临床表现主要有胎儿水肿、严重者为死胎;黄疸在生后24h内出现,且发展迅速;贫血出现早且重,重症贫血易发生心力衰竭;常有髓外造血活跃、肝、脾大。此型溶血病情常危重,如不及时抢救大多死亡。
(2)胆道闭锁:表现为生后1~3周出血黄疸并逐渐加重,主要为结合胆红素浓度增加,皮肤呈黄绿色。尿色深黄,而粪便转为灰白色(陶土色)。肝进行性增大,质地硬,于3~4个月后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3)其他:①母乳性黄疸。多于生后4~7d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停止喂母乳24~72h后胆红素开始下降,持续喂母乳1~4个月胆红素亦可降至正常,尚无核黄疸报告。②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性黄疸(略)。③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新生霉素等引起。④胎粪排出延迟、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黄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