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证条理化

辨证条理化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调把腹针构架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突出“辨证施治”和“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阙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腹针理论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

中医学最根本的原则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脱离不了这两个原则。但长期以来,针灸在临床上逐渐向经验医学的方向发展,许多医生都在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逐渐使针灸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脱节。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它用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临床,将“从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作为腹针疗法的辨证特点。在总结前人针灸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治疗方法。在临证时要求“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作勿躁,依情再作加减”。强调把腹针构架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突出“辨证施治”和“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阙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一般而言,只要能临证悉变,依理施法,便有较广的适应证和较好的疗效。因此,较好地体现了中医“整体现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色。

腹针理论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因此,脏腑和经脉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即脏腑经络系统。在脏腑经络系统的理论中,脏腑是经络的内核,四肢百骸是脏腑的外延,而经络则是连接两者之间的网络。用这种理论来指导临床,使许多中医的理论在腹针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脏腑的功能正常就不会受到病邪的伤害,而慢性病和疑难病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久病及里”“久病必虚”,因此腹针疗法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主张,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来治疗疾病。例如,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病变,多因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积久而成的疾病,临床辨证应当治病必求于本,从调理脾肾入手。腹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基本处方是中脘、关元、商曲(双侧)、滑肉门(双侧)。其中中脘和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便是用了这样的原理。

在腹针的理论中同一穴位针刺的深浅不同会影响不同的系统,深刺中脘有健脾的作用,深刺关元有补肾的功能,两穴配合可以使脾、肾的功能得到调整,恢复人体内脏的稳态。而商曲浅刺可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很快使颈部的疼痛症状缓解,滑肉门中刺有通调经脉的作用,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这样不仅能使疾病的症状很快改善而且疗效稳定,在短时间内便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此处方的基础上根据颈椎骨质增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加减,便可成为治疗多种类型颈椎病的基本处方,如加石关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基本处方;加下脘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基本处方;加气旁(左)(笔者经验穴位于气海旁开5分)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基本处方。只要诊断准确并有序地进行灵活的加减,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任何疾病在临床的表现都是多样的,在临床上不可能见到许多症状完全相同的患者,这是人体个体差异决定的,这就需要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对的处理,这便是中医理论中的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因此在临床辨证时缺乏经验的医生很难把握。腹针疗法根据腹部经络的特点进行了规定,对任何一种疾病的症状都可以在相应的穴位处得到调整,使针灸辨证论治的方法更直观、更有条理,不仅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而且为针灸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