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罐 只拔一个罐。可按拔罐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
2.多罐 即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罐。
3.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
4.留罐 拔罐后,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 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在腹部吸拔时,时间不宜过长。
6.药罐 常用的有两种: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
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艾叶、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花椒、生乌头、洋金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10克。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抽去空气,使罐吸在皮肤上。也可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
7.针罐 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按病情需要施以补泻手法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
8.刺血(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