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颈椎病X线摄片检查
X线摄片检查是颈椎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对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各椎体的排列结构、骨质的变化、骨发育状况,而且还可鉴别诊断颈部其他疾患。
1.正位片 检查各椎体排列结构是否正常,有无骨质疏松等骨质改变,老年颈椎病患者可部分有骨质疏松。颈椎发育有否异常,有否椎体融合、半椎体、棘突是否异常。颈椎发育异常致颈椎的结构发生改变,受力不平衡,易产生颈椎病。双侧钩椎关节是否对称,有无增生。钩椎关节为正位片观察的重点,钩椎关节增生、变尖外翻可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而产生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椎间隙有无狭窄、双侧是否等宽,椎间隙狭窄为椎间盘退化,多颈椎双侧不等宽可见椎体侧弯、椎间盘病变、椎体移位等,单颈椎双侧不等宽则见于椎间盘病变。棘突是否居中,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正常棘突居中,所有棘突在一条线上,一个棘突偏歪可见于椎体旋转移位,也可见于棘突发育异常,是否为病理性还要参考侧位片及临床症状。颈椎侧弯可见多个颈椎突向一侧,棘突也偏歪不在一条直线上,显示颈椎病两侧不平衡,凹侧肌肉紧张、痉挛有损伤,患侧椎间孔也不同程度变小,可发生颈椎病。颈7横突是否过长,有无颈肋形成,过长或颈肋形成可刺激或压迫臂丛神经而产生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还应注意有无颈椎脊柱裂。
2.侧位片 观察颈椎生理弯曲有无改变,有否生理曲度变浅、变直、反张,有无前凸。正常颈椎有生理性前凸,呈弧形排列,以颈4最甚,生理曲度变浅、消失、反张,一方面导致颈椎结构改变,各方受力不平衡;另一方面牵拉椎动脉,产生椎动脉刺激或压迫症状。颈椎各椎体前缘连线、后缘连线、寰椎后结节前缘与棘突前缘连线是否为光滑平行弧线,正常时三条线呈平行光滑的弧线,若某一椎体超过光滑的弧线,则这一椎体有前滑脱,若错后不及弧线,则为后滑脱,颈椎滑脱。一方面椎间盘因牵拉损伤产生病变,另一方面后关节错位、不稳、易退变增生,可刺激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而产生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同时,也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而出现脊髓型颈椎病。若不光滑而成角,则为椎间盘病变。椎间隙有无改变,是否变宽变窄,正常时颈椎前缘椎间隙为(3.8±0.5)mm,后缘间距为(1.9±0.28)mm,老年人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变窄,年轻人若髓核突出或脱出,间隙也可变窄,椎间盘往后脱出的多,故多显示后间隙变窄,所以椎间隙的改变对诊断椎间盘病变有重要意义。老年人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前、后缘均可出现骨质增生,因颈4~5、颈5~6、颈6~7活动度较大,故其产生骨质增生的概率高,增生以唇样为多,前缘增生多无临床症状,极个别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后缘增生较轻者可无症状,增生较重者影响椎管也可出现脊髓受压。韧带有无钙化,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项韧带、棘间韧带等,前纵韧带纵行钙化多无临床症状,后纵韧带钙化在代偿范围内可无临床症状,超过其代偿范围压迫脊髓而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症状。项韧带钙化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局部不适,项韧带钙化多伴有前面椎间盘的病变,棘间韧带钙化较少。椎体有无旋转可观察双凸、双边、双凹征。颈椎间小关节突呈双像,称双凸征,椎根切迹呈双像,为双凹征,椎体后缘呈双像,为双边现象。若1个或2个颈椎有双凸、双凹、双边征,而其他颈椎正常,则该颈椎有旋转,上部颈椎正常,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或上部正常,而下部颈椎有改变,则显示其交界部有旋转,若颈椎的1个或2个正常,其余颈椎均出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正常的颈椎有旋转,若全部颈椎均出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位置不当所致,无临床意义。关节突关节结构是否正常,有无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可从后方挤压椎间孔而形成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上最为常见。棘突有否仰俯,棘突呈仰位,与上一棘突间隙变小而与下一棘突间隙变大,棘突呈俯位,与上一棘突间隙变大、与下一棘突间隙变小。
3.斜位片 主要观察椎间孔形态是否正常,钩椎关节、椎间关节有无增生。正常椎间孔呈长卵圆形,纵径约9.4mm、横径约5.9mm,钩突朝后上方指向椎间孔,但不突入椎间孔内,钩椎关节增生时,可向孔内突出,致椎间孔狭窄或呈肾形,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型颈椎病。斜位片也可观察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突,上下关节突增生时,可自后方向前挤压椎间孔而压迫神经根。
4.张口位 观察齿突是否居中,寰枕关节咬合、对位、边缘有否骨质增生,齿突有无变异、缺如。正常枢椎齿突位于寰椎两侧块中间,侧缘与侧块间隙对称,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左右对称的关节突关节,关节突稍向外下倾斜,间隙宽度左右相等。若齿突不居中央,或两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可为寰枢关节半脱位,齿突发育异常可影响寰枢关节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