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危险与相关诊治

高血压危险与相关诊治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最常见的危险因子,为控制血压,国内外学者已做出很大的努力,但仍有35%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不良。但在全面分析时,应综合血压水平、器官损害和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首先将代谢综合征作为重要因素,因为它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并显著增加心血管危险。向心性心室肥厚使心血管危险明显增高。此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危险相关。

【高血压危险】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最常见的危险因子,为控制血压,国内外学者已做出很大的努力,但仍有35%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不良。在应用各种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较好的人群中,仅有1/3的患者未发生脑卒中和心脏事件。2007年版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高血压指南在第17届ESH年会上公布,新指南再次重申了“降压是硬道理,患者获益主要来自于血压下降”的核心理念,并进一步强调了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防治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高血压的血压变化规律及不同时期的继发症,尤其是对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极为重要。同时对出血后的血压控制亦有重要作用。本章专门探讨脑卒中的血压控制问题,这对控制与血压有关的脑出血有重要指导意义。从预防的角度提出以下危险因素、相关标准及预后估测:

1.观察性研究提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均与心血管危险相关。但DBP低于60mmHg或70mmHg可能增加危险。

2.强调根据心血管总危险进行危险分层,以决定治疗措施。总危险包括血压水平、伴发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TOD)、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病。

3.在高血压危险因素中增加了空腹血糖5.6mmol/L,TOD中增加了颈-股脉搏波速(PWV)>12m/s,踝臂血压指数(ABI)<0.9,肾小球滤过率<50ml/(min·1.75m2﹚,或肌酐清除率<60ml/min。

4.单列出高危及很高危的标准:下列任何一项均可作为标准,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为关键: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SBP>160mmHg伴DBP<70mmHg。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有三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若有1种或1种以上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心电图示左室肥厚或超声示左室肥厚(尤其是向心性肥厚),超声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动脉僵硬度增加,血肌酐中度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确认为心血管病或肾脏病。而影响预后的因素是,首先是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水平,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TC>5.0mmol/L或LDC>3.0mmol/L或HDL-C男<1.0mmol/L,女<1.2mmol/L或TG>1.7mmol/L),空腹血糖5.6~6.9mmol/ L,糖耐量试验异常,腹型肥胖(腰围男>102cm,女>88cm),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亚临床器官损害:心电图左室肥厚或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颈动脉壁增厚或有斑块,踝臂血压指数<0.9,血浆肌酐轻度升高[男115~133μmol/L(1.3~1.5mg/dl),女107~124μmol/L(1.2~1.4mg/dl)],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5m2﹚或肌酐清除率<60/min,微量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值男≥22mg/g肌酐,女≥31mg/g肌酐。重复测定的空腹血糖≥7mmol/L(126mg/dl)或餐后血糖>11.0mmol/L(198mg/dl),确诊心血管病或肾脏疾病。但确诊心脑血管病或肾脏疾病更为重要,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脏病,冠脉血管再通术,心力衰竭,肾脏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男>133μmol/L,女>224μmol/L),尿蛋白(300mg/24h),严重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盘水肿)。但在全面分析时,应综合血压水平、器官损害和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首先将代谢综合征作为重要因素,因为它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并显著增加心血管危险。更加强调靶器官损害程度的重要性。某些器官的亚临床改变提示心血管病的进展程度。增加了肾脏损害的指标,包括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这两项指标比较精确。微量蛋白尿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向心性心室肥厚使心血管危险明显增高。高血压常对多个靶器官产生损害,在行高血压患者查体时应注意多个器官的检查。增加了脉搏波速作为血管僵硬度的指标。增加了踝臂血压指数。此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危险相关。

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若遇以下情况应注意继发性高血压,即4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明显,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突然变化,表现为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

1.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基本目的是实现降压指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积极治疗高血压及其可逆的危险因素,目标血压是低于14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对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如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目标是低于130/80mmHg。对老年患者、糖尿病和伴有心血管病者,收缩压降至<140mmHg较困难,但联合治疗仍是必要的。为了使降压治疗效果更理想,抗血压药物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前开始使用。

2.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均可作为起始和维持治疗的降压药。但β受体阻滞药尤其与利尿药合用,不适用于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高危者。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噻嗪类利尿药+CCB;噻嗪类利尿药+ACEI/ARB;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断药;CCB+ACEI/ARB。目前主流联合方案有三种,即CCB+ARB/ACEI;ARB/ACEI+利尿药;CCB+β受体阻断药,既能降压和保护器官,又能抵消不良反应,争取更好的协同疗效。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公布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在治疗方面有许多新的观点:主要包括个体化、优化、强化、简化、多元化及早期干预。该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改变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少饮酒、少盐饮食、适量蔬菜水果、减轻体重、适当运动等。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靶器官亚临床损害,主要表现在左心室肥厚、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微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分别采用ACEI、CCB、ARB;CCB、ACEI;ACEI、ARB;ACEI、ARB治疗。临床主要的严重病变:脑卒中史可用任何药物降压,心肌梗死史可选用β受体阻断药(BB),ACEI、ARB。心绞痛选择BB、CCB。心力衰竭可选用利尿药、BB、ACEI、ARB。心房纤颤复发可选用ARB、ACEI。永久者可选用BB、非二氢CCB。终末期肾病/蛋白尿可选用ACEI、ARB、襻利尿药。外周血管病可选用CCB。根据临床状况,单纯高血压(老年)应用利尿药、CCB。代谢综合征可选用ACEI、ARB、CCB。糖尿病可选用ACEI、ARB。妊娠可选用CCB、甲基多巴、BB。黑人可选用利尿药CC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