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系指60岁以上者,由于年龄的增长,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减低,但病死率较高。其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法有一定特殊性。
【伤因及分型】
摔伤、坠落伤、自行车及车辆撞伤等是主要伤因。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颅脑损伤,而伴颅内血肿者可按血肿形成的时间分为急性血肿和迟发血肿。
【病理生理】
由于老年患者颅骨钙质沉着较多,弹性差,而脑血管硬化,脆性大,这是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颅骨骨折和血管损伤的生理学基础。板障静脉出血和其他血管出血均可导致颅内血肿的发生。伤后早期病理变化并不明显,主要是原发伤轻,颅腔内因脑实质的生理性萎缩使空间较大,血肿不太大时,脑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太明显。但当血肿迅速增大时,脑很快失去代偿能力,脑实质明显移位,出现脑移位综合征的表现,可有昏迷。合并高血压性脑内血肿者,其伤势明显加重,颅内压骤增,如累及生命中枢,生存率极低。
【临床表现与诊断】
老年人颅脑伤的机体反应差,伤后早期临床表现不突出,颅内压增高症状不典型,常迅速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是危及伤员生命的重要问题。伤者神志进行性恶化,但时间短,表现为深昏迷,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更为突出,随之出现天幕切迹疝或中心疝的表现。脑内血肿多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神志改变,亦可伴有偏瘫。但要特别注意到合并内脏器官损害的表现。及时行CT或MRI检查,对确立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多不主张行脑血管造影术或脑室造影术。诊断依据:①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直接暴力点或传达暴力点明确,同时具有头痛、恶心和喷射状呕吐;②伤后神志一过性恍惚或有一过性类精神障碍;③可能开始神志清,缓慢进行性意识障碍,有偏瘫;④脑疝症状与体征;⑤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
【治疗与预后】
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基本同其他年龄组。但术中应警惕脑内迟发性血肿的存在,术后脑及生命器官的保护极重要。其预后较青壮年略差。应注意到早期功能康复问题。
【疗效评价】
老年人血肿术后并发症较多,这是因为年龄较大,机体代偿力差,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天幕疝的机会多,术中易产生脑膨出、纵裂内积液等,再次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后期脑萎缩严重,导致远期疗效不理想。老年急性硬膜外血肿较大,脑受压和脑移位比青壮年显著,与脑生理性萎缩和弹性回缩力差有关。同时合并颅骨骨质疏松,影响术后恢复。由于血肿量大,脑组织压缩显著,清除血肿后颅内空间大,极易造成脑复位后的钟摆现象,疗效欠佳。伤员术后继发脑内较大血肿,疗效更差。骨质疏松易发生板障出血,自行修复能力差,远期并发症多。老年患者颅内血肿并发脑挫裂伤较少见,早期清醒是由于脑生理性萎缩对血肿逐渐形成的代偿。因此严密观察,及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老年早发性脑内血肿,一般具备三个特点:①一旦发生脑挫裂伤容易发生大面积液化坏死,液化周边血运差;②迟发性脑内血肿发生率高;③发生慢性脑疝者,如能及时治疗,生存率较高,生存质量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