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出院后医院仍应以不同的方式与病人及家属保持联系,进行无间隙不间断的心理服务。
(一)随访方式
1.电话方式随访 电话是随访的主要方式。责任医师及责任护士与病人互相提供联系电话和科室的专用热线电话及值班电话,由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负责对所管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由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监督检查。建立出院病人随访登记本和电话联络本,定时随访。要求病人出院后在10天内,1个月、2个月各随访1次。对病人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
2.信函方式随访 对于偏远地区病人可采取书信方式进行随访。病人出院后互相留下通讯地址。安排专人对来访信件进行整理、登记、归纳,分发给各责任医师及责任护士负责答复。然后收集回信,统一邮寄。门诊书信咨询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保证在五个工作日内答复病人。
3.网络方式随访 军队的病员可利用军队局域网与医院的医务人员在网上交流沟通。病人出院时向病人提供心理咨询的网址及责任医师和护士的电子邮箱。网络还可使各级心理咨询机构相互沟通。门诊网络咨询由首诊医师负责电子回复,由上级医师及科主任进行督导。
(二)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自我管理及调适情况,是否按照医嘱正确服药,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工作训练情况,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及人际沟通情况等。需要时确定门诊复诊时间及预约咨询时间。
(三)对家属的心理支持及服务
精神及心理疾病病人的康复除了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努力,还需要亲人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出院后的心理服务也要对病人家属和单位同事给予指导。一般严重心理问题及精神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心理干预,家属及单位同事不免产生焦躁、不耐烦的心理。而且周围的人有时会疏远病人,或者小心翼翼地对待病人,这样使病人感觉自己是家庭、单位的负担,变得自责、孤僻,甚至愤怒,不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因此,要为家属、单位提供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使家庭、社会更多地参与到病人的康复中。良好的家庭支持及社会环境是病人康复信心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