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肿瘤治疗从单一的外科治疗演变为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疗,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医学研究工作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更贴近临床实际。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模式也逐渐引入临床医学领域,成为国内外医疗界研究的热点。多学科诊疗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针对某种肿瘤,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专家的会议,提出具体诊疗方案,这种诊疗模式的核心内容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专家为依托。
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肿瘤MDT模式已经成为各种大型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治疗的固定模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我国最早引进该模式的单位,在秦新裕和许剑民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对MDT方式的认识和医疗项目构建方式的探索,结合我国特大型公立医院的特点,总结归纳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和理念的结直肠肿瘤MDT模式。该模式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确定了基于MDT模式下的系列功能化微创化结直肠癌根治术、基于快速康复流程的菜单式结直肠癌分级手术方案、基于循证外科的结直肠癌系列创新术式研究、基于文书临床的信息互动沟通与传递采集流程、基于集成共享标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数据库建设、基于区域性网络化的亚专业协作平台建设六大方向。从而,奠定了结直肠肿瘤MDT建立的专业创新性、分级菜单式、全面多层次互动的基本理念。该模式具有专业、分级、互动、优化和快速的五大基本特点,即高度结直肠肿瘤MDT专业化、分级式菜单医疗模式、全程的医患沟通、实现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符合优质高效的快速临床路径。该模式确定的特有的结直肠系列创新术式和志愿者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并且在矩阵形式的组织构架方式下,组建了以数据组、随访组、护理组和宣传组为主的部门。数据组集成整个结直肠肿瘤MDT项目的所有运作材料和数据。随访组以术后随访为主要工作,采用电话、短信、信函、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以随访中心为基础,对所有术后患者的信息和病情转归情况作采集,并作相应的随访指导。护理组围绕临床模式的护理工作建立。宣传组运用循环和多形式的宣传策略逐渐提高MDT平台的广度与深度。该院通过有效的整体构架MDT,选择合理搭建MDT组织构架的方式,实现MDT的长期发展和不断创新,为结直肠肿瘤MDT整体实力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33)。
图33 中山医院建立的规范化的MDT团队诊疗模式
1. CRC-MDT的科室及人员构成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优秀的MDT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可以监控和管理诊治全程的核心专家(chairman),以及相关各主要科室的负责人(coordinator),并有相关科室的高年资医生所组成,中山医院CRC-MDT相关诊疗科室有:
l 普外科
l 肿瘤内科
l 消化科
l 肝外科
l 内镜中心
l 介入科
l 放射科
l 放疗科
l 胸外科
l 妇产科
l 超声诊断科
l 病理科
l 护理部
2. 中山医院CRC-MDT人员构成如下
l 核心专家(chairman):秦新裕教授
l 普外科负责人:许剑民教授
l 肿瘤内科负责人:刘天舒教授
l 大肠镜室负责人:姚礼庆教授,钟芸诗副教授
l 放疗科负责人:曾少冲教授
l 放射科负责人:曾蒙苏教授
l 病理科负责人:侯英勇
l 消化科负责人:王吉耀教授
l 肝外科负责人:樊嘉教授
l 妇产科负责人:屠蕊沁教授
l 介入科负责人:王建华教授
l 超声诊断科负责人:王文平教授
l 胸外科负责人:王群教授
l 协调人:许剑民教授
l 专职秘书:韦烨医师
MDT门诊时间:周四下午,中山医院门诊14楼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