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靶向治疗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靶向治疗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新选择。靶向药物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预期,其与化疗药物的联合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贝伐单抗能提高结直肠癌的一线、二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如果同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1. 靶向治疗原理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新选择。靶向药物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预期,其与化疗药物的联合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如此神奇的靶向药物作用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靶向药物是指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靶点(该靶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特异性地与其相结合并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与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结合,不损伤正常的机体组织。所有靶向药物又称为“生物导弹”。

2. 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结直肠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2类:一类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为靶点的药物;另一类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药物。具体有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贝伐单抗等。

(1)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为Avstin),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149000的重组人类单克隆IgGI抗体,由93%人类结构域和7%的鼠类衍生物结构域组成。该药能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结合而激活,抑制血管形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贝伐单抗能提高结直肠癌的一线、二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如果同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西妥昔单抗,又称爱比妥(Cetuximab),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IgGI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可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癌细胞表面的EGFR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EGFR和其他配体的结合,通过对与酪氨酸激酶(TP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干扰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修复和血管发生,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单剂量应用西妥昔单抗即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如果和其他化疗药物应用,则有协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