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觉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听觉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BR是耳受到短声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其波形的表现形态随记录部位的不同略有不同,观测的指标主要是给声后的10 ms内所出现的6个波,通常命名为Ⅰ~Ⅵ波。听力正常者两耳ABR波Ⅴ潜伏期相差最大不超过0.4 ms。波Ⅰ对于评价听觉通路中听神经结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波Ⅴ对于确定听觉阈值是非常重要的。ABR波形中Ⅴ波的反应阈与高频行为听阈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四、听觉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一)纯音测定听阈法

在检测过程中受试者配合的前提下检测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正常听力气导和骨导应在25 dB以内,一般气导和骨导两条曲线均小于15 dB;②传导性聋:骨导正常,气导下降,形成气、骨导差在15 dB以上,以低频下降为主;③感音神经性聋:气、骨导同步下降,以高频下降为主;④混合性聋:气、骨导均下降,有气、骨导差,大于15 dB。

在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级测试结果异常时,若相同条件下测试,同一频率阈值相差小于10 dB,或者上升和下降法两次测试同一频率阈值相差小于10 dB,为重复性好,则可信度较高;若多次测试同一频率阈值相差大于10 dB,为重复性差,提示伪聋、功能性聋或有夸大听力障碍情况。

(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ABR是耳受到短声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其波形的表现形态随记录部位的不同略有不同,观测的指标主要是给声后的10 ms内所出现的6个波,通常命名为Ⅰ~Ⅵ波。测量的指标主要是各波的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听力正常者两耳ABR波Ⅴ潜伏期相差最大不超过0.4 ms。振幅的正常变异较大,一般不用作诊断指标,但正常波Ⅴ振幅大于波Ⅰ。研究认为,波Ⅰ起源于同侧听神经电活动;波Ⅱ起源于同侧耳蜗核电活动;波Ⅲ起源于双侧上橄榄核电活动;波Ⅳ起源于双侧上橄榄核电活动;波Ⅴ起源于双侧听放射。波Ⅰ对于评价听觉通路中听神经结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波Ⅴ对于确定听觉阈值是非常重要的。

ABR波形中Ⅴ波的反应阈与高频行为听阈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一般认为,听性脑干反应波Ⅴ的反应阈比行为听阈高10~20 dB(HL)。因此,以ABR波Ⅴ的反应阈评估受试者行为听阈时,需要“校正”,即将ABR波Ⅴ的反应阈减去10~20 dB(为了保证方法的统一,建议减15 dB)。需要注意的是,ABR主要反映的是2~4 kHz频率段的听力水平,尚不能完全反映言语频率的听力水平。

(三)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

ASSR是由调制声信号引起的,反应相位与刺激信号的相位具有稳定关系的听觉诱发电位。ASSR测试结果为纯音图形式的反应阈图,可以直接得出所需频率的反应阈数据。

ASSR阈值与行为阈值相关性好,通常比行为阈值高10~20 dB。有研究表明,0.5 kHz的ASSR阈值与行为阈值相关性较其他频率差,载频越高相关性越好;婴儿的不如成年人的相关性好;有听力下降的比听力正常者的相关性好。而且高频ASSR阈值与ABR阈值高度相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检测设备提供的刺激声强度单位可能并不相同,在计算行为听阈之前,一定要将ABR或ASSR的反应阈声强单位换算成听力级(H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