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CT与MRI在法医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放射影像技术应用在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目前尚处于初期,但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MSCT(multislice spiral CT)或MRI可以进行全身快速扫描和三维空间构象,其影像图片可以作为客观证据呈现于法庭上,并且能被一些有宗教信仰或不愿意尸体解剖的地区或民族接受。全部影像学资料还可以作为原始资料长期保存,便于以后的回顾性研究和法医学远程会诊。对一些可能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尸体,MSCT或MRI技术还可以减少传染的机会。一些先进的影像技术还可能开创一些目前传统法医病理学的特殊领域,如显微CT技术、磁共振显微成像技术等可能对揭示脂肪栓塞有重要价值。死后血管造影术可以了解有无血栓栓塞、冠状动脉病变以及有无血管畸形等。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分光镜技术结合应用可以分析死前及死后组织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将来这种“虚拟尸检”会开创一种崭新的法医学领域。
MSCT和MRI在尸体检验中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一)死亡原因分析
有学者认为,在死因分析中有近50%的死因可通过独立或联合应用MSCT和MRI得到确定,骨骼特别是在颅骨以及软组织损伤的案件,死因的放射学诊断优于传统的尸体解剖。
吸入性窒息、气胸、空气栓塞、颅内高压、器官破裂、颅脑损伤等具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1.颅脑损伤如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室内出血等均可由MSCT和MRI检查来确定。致命性的脑干损伤和神经损伤后继发性的脑水肿可以表现出有颅内高压的典型征象,如脑室变形移位、脑疝形成等。烧死者头颅出现所谓的硬膜外热血肿,用MSCT和MRI可与生前硬膜外血肿鉴别,因硬膜外热血肿可有气体、脂肪等成分。
2.循环系统心肌梗死后的局部缺血坏死组织有30%可通过MRI诊断出来。冠状动脉硬化除粥样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空气栓塞,内出血征象(如胸、腹腔积血),大量出血引起主动脉塌陷或直径变小,或静脉血管塌陷的征象等,均可通过MSCT和MRI诊断出来。
3.呼吸系统影像学可以鉴别死亡后出现的肺内血液坠积与肺挫伤死者的肺部改变,也可以区分吸入异物窒息致死者的肺部改变。活产还是死产的死亡婴儿可通过有无肺的充气扩张而得到鉴定。对张力性气胸尤其是伴随有肺塌陷的死者,影像学检查更是优于尸检,且还可避免因开胸检查而引起纵隔移位的解剖学特征的消失。
(二)损伤特征描述
1.骨骼系统MSCT可进行全身扫描,显示出相应的骨损伤的三维或二维成像。对骨盆骨折的鉴定优于传统的尸体解剖。被勒死者的舌骨骨折,MSCT能精确地识别,甚至可以与对侧形态比较。对腐败尸体、严重烧焦的尸体,MSCT和MRI对骨折的呈现效果完全可以与传统尸体检验媲美。复杂骨折如面颅骨骨折,采用MSCT和MRI对其进行分析并可以通过数字成像技术使其形象化。
2.软组织损伤MRI的作用优于CT,即使是轻微的组织血肿也可以被MRI发现,还可以鉴别含血肿的脂肪组织和破碎的皮下脂肪。在器官损伤鉴定中,MSCT和MRI对神经系统损伤的鉴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隙大量的出血以及脑挫伤、冲击伤、对冲伤等,如结合分析头皮血肿的部位和程度,可以推断外力的作用方向,有利于损伤的案件重建。
(三)是否存在生理反应的评估
1.空气栓塞是循环系统中的一种生理反应现象。MSCT和MRI对空气栓塞的诊断敏感且准确,甚至可定位与量化分布在心脏、大脑、肝脏以及血管中的气体。皮下气肿也可以作为呼吸系统的生活反应现象被MSCT或MRI识别出来。
2.气胸所致的纵隔移位能在死后影像检查中发现,一旦解剖开胸则不能被发现。吸入性窒息也是一种生理反应,在MSCT或MRI检查中具有特征性影像,肺部可表现有斑片状、边缘模糊的实变区,在鼻窦内、胃肠内还可有吸入液体聚集的影像学特征。但吸入液的种类仍要依靠传统的法医病理学检查手段,并需与肺挫伤和死后血液坠积的影像学表现相鉴别。
(四)其他方面的应用
通过MSCT或MRI三维空间成像,可以根据颅骨骨折的影像特点判断外力的作用方向。在头部枪弹伤中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伤口的出口、入口及弹道,还可以通过骨折特征分析发生骨折的先后和可能的弹药类型。高温损伤的尸体,MSCT或MRI可以分析组织的热损伤程度来确定热损伤的方向。一些刺创和砍创的深度和方向也可以采用MSCT或MRI来初步评估,有助于损伤事件的重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