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成为国家全球竞争的手段
(一)理论图谱
一.总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经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成为一种可以兴国和推动世界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文化作为全球竞争的手段。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将文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国家文化产业战略指中央政府对本国文化产业在宏观层面上的综合规划和成套的发展管理办法。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战略须具备国际视角,着重完善文化及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得以成为国家全球竞争的手段源于文化创造力的力量。文化创造力是对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开发的能力,拥有文化创造力的人才善于内容创造,拥有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基于文化创造力,一个国家才有了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概念,主要侧重道德、价值观和制度等的魅力或吸引力。文化是一种生产力的观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两种生产力。文化是一种生产,它天然地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个艺术家的内在的独创的心理活动。这成为了文化产业实践的理论依据。
由于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且文化产品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萨缪尔森语),因此对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管理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的特殊性。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依然保留了某些落后的文化管理方式,体现在政府过多干预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府外宣的工具,文化团体和单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等。文化体制改革是当前中国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键任务。英国政府对文化及艺术的管理采用的“一臂间距”方法成为了文化管理的典范,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英国政府为避免直接干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保证资金由最有资格的机构去分配,采取经由中间环节拨款的方式,把政府资助的资金间接地分配给艺术组织或艺术家,保证艺术创作活动的独立性和自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变:
一是要从以具体的事务性管理为主转向以方向性、指导性、决策性的宏观管理为主。政府要把文化产业纳人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 制订发展战略,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文化产业指导机构, 协调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并研究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对策措施。
二是要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要加强制定文化法规, 从“文件” 管理向法规化管理转变, 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管理。文化法规要从单纯的规范功能转向规范与开发并重, 立足于保护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要从以部门管理和属地管理为主转向以行业管理为主。打破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的界线, 增强对全行业管理的能力, 并通过深化文化领导体制改革, 理顺行业管理、属地管理、部门管理之间的关系, 实现跨行业的产业整体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中存在三种组织——政府、盈利组织及非盈利组织,盈利组织拥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权利、政府机构凭借其特殊身份所拥有的公共权力,非政府组织所拥有的社会权利。与三种组织机构对应的是三种管理——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三个层次的管理是有区别的,政府管理是用来实施政治权力的,行业管理是用来维护行业利益的,而企业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应明确政府、企业和行业三者的利益和分工,让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管理和发展的主体,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文化产业发展主体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区域文化产业管理属于中观层面的管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区域政府对本地区文化产业的综合规划和成套的发展管理办法。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应当包含城市文化娱乐中心、产业集聚园和重点项目,其中的每个部分都必须做深度、科学、合理的再规划,并重视知识产权和人才引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注重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但也不能轻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因为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自合理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化发展的能力,而不单依靠区域原有的文化资源。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是指在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特定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较在开发条件、开发规模、开发成本、开发前景和预期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条件、因素和过程。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有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基础、技术模仿与创新、市场与文化需求、制度与体制。五大要素分别导致了文化商品生产优势、产业环境优势、技术优势、文化需求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形成,在综合比较优势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各要素禀赋共同构成了区域文化产业资源。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来自于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两个转化过程:一是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向文化商品生产优势的转化;二是文化商品生产优势向文化产业开发优势的转化。根据这几个要素禀赋可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区域文化产业进行量化评价。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潜在优势,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才能实现。主要通过文化产业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技术的自我创新与引进、引导消费培育品牌及开发市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比较优势。
在讨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时离不开城市发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于世界,其中文化的展示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文化的注入可以使一座城市或国家拥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文化可以成为一座城市最美丽的名片。以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城市形象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城市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其中文化产业是构建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创意可以使一座城市充满活力,Charles Landry在其《创意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城市创意循环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城市因创意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城市文化产业是一座城市文化企业的集群性、综合性特点的体现,需要政府的规划和管理。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丰富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一个城市应从资源挖掘、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等角度对自我进行定位,采用个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例如,珠三角地区可以将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北京的人力资源丰厚,应保持内容产业的创造力,把中央和北京的文化单位作为整体加以资源的整合。城市不能仅仅停留在打城市形象广告的宣传上,而是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
二.理论图谱
图6-1 本节理论图谱
(二)理论阐释
理论目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