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心肌病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一)概述
心肌病是一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的心脏疾病,包括有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扩张性心肌病(expansile cardiomyopathy,又称充血性心肌病)、潜在性心肌病(latent cardiomyopathy)和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endomycardial fibrosis)等类型,由于CCS的特殊心肌也是心肌细胞,故CCS的心肌病变是心肌病的组成部分。1973年FERRIS报道了肥厚性心肌病伴有AVN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多及HB束细胞肥大等变化。姚青松等观察到肥厚性心肌病变发生与心脏大小、重量无关,但随着心脏肥大的发展而加重。我国先后有李广生(1978年)、张建中(1992年)等人也报道过扩张性心肌病累及CCS,表现为SAN肌纤维脱失,或SAV,AVN结细胞退行性变,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脂肪浸润,RBB与LBB及其末梢Purkinje细胞更易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姚青松等还遇见有潜在性心肌病猝死者,伴HB传导细胞肥大、萎缩和变性,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姚青松等发现约有1/2心肌病患者伴CCS病变。
(二)病理变化
心肌病变可发生于CCS的各个部位,但仅发生在CCS,成人不伴普通工作心肌病变者未见有文献报道。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其病理形态学表现不尽相同。CCS的肥厚性心肌病变镜下见:结细胞、束细胞肥大,比正常增大1~5倍,形态各异,核大略深染,胞浆肌原纤维增多增粗。细胞排列走行紊乱,互相交错,十字相交,斜行对接或呈漩涡状、放射状排列等,其间纤维组织增生。室间隔过度增厚压迫HB分叉部,使其由三角形变成梯形或扁平一字形。CCS的扩张性心肌病镜下所见,主要是细胞大小明显不等,肥大与萎缩变小的结、束细胞相间杂,有的退行性变或胞核畸形,但走行规则,亦伴有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案例9 男,29岁,在被人质疑站起来时,突然倒地死亡(图15-39,见彩插)。
潜在性心肌病则常累及CCS的一部位,病变轻,传导细胞肥大与萎缩相间,有退行性变,间质水肿及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病变的结细胞、束细胞可使其功能减退,是产生心电不稳的基础,在情绪激动下可诱发严重致死性心律失常。
(姚青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