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杀投毒的特点

他杀投毒的特点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投毒方式十分隐蔽,中毒后被害人常被误认为有病而到医院就诊,且被害者死亡后难以被怀疑为中毒死亡。如因磷化锌死亡者曾被临床医生误诊为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氯化钡中毒死亡者被误诊为周期性瘫痪;氟乙酰胺中毒死亡者被误诊为癫痫持续状态、病毒性脑炎等。

一、他杀投毒的特点

我国他杀投毒案件表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注射方式投毒一些犯罪分子,尤其是有些医务人员,常以治疗为名,采用注射方式投毒。如将毒药混入静脉输液内,或直接将毒药肌内注射、体腔(胸腔、腹腔、心包腔)注射,或穴位注射。所使用的毒物除常见的农药以外,还有氯化钾、氰化物、氯丙嗪、氯化汞、肾上腺素、胰岛素等。甚至有用汞、蛇毒注射杀人的案例报道。所以,尸检时要注意不很明显的注射痕迹,注意提取胃内容物以外可能含有毒物或其特殊分解产物的检材送作毒物分析。

2.体腔塞入毒物与被害人关系密切的罪犯,多在被害人睡觉等不觉察的情况下,通过将毒药塞入其阴道、直肠,或将液体毒药滴入外耳道、眼内等方式投毒。所使用的毒物有有机磷农药、砷化物、铬酸酐(一种强腐蚀性酸酐)、氯化汞胶囊等。因此,对怀疑中毒者各体腔的检查成为中毒尸检时不可忽略的步骤之一。

3.少量多次投毒黄光照、李立卓、段亚清、李金等先后报道过用磷化锌、氯化钡、氟乙酰胺等少量多次投毒的案例。这种投毒方式十分隐蔽,中毒后被害人常被误认为有病而到医院就诊,且被害者死亡后难以被怀疑为中毒死亡。如因磷化锌死亡者曾被临床医生误诊为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氯化钡中毒死亡者被误诊为周期性瘫痪;氟乙酰胺中毒死亡者被误诊为癫痫持续状态、病毒性脑炎等。

4.邮寄含有毒物的食物或药物投毒这种投毒方式虽然不多见,但有发生。如将剧毒杀鼠药毒鼠强混入饮料中邮寄给被害人,将氰化物混入治疗用的药物内寄给患者等。如果寄送人与收件人是熟人,则不易为人所察觉。

5.多种毒物混合投毒利用有相加或协同作用的几种毒物混合投毒。如用几种镇静催眠药、不同的有机磷农药、作用类似的杀鼠剂(如毒鼠强与氟乙酰胺)等一起投毒。此类案例在分析毒物定量结果时,某一种毒物可能达不到其致死量或中毒致死血浓度,只有将几种同时投入的毒物都进行定量检测,才能合理解释毒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