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有毒中药所致主要器官损害

常见有毒中药所致主要器官损害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毒中药活性物质可能引起的肝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种。许多有毒中药的鞣酸可致肝坏死。鞣酸有直接肝毒性,长期大量应用可导致肝小叶中心坏死、脂肪肝、肝硬化等。中毒性肝坏死通常出现血清转氨酶活力增高,而且与坏死严重程度平行,多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见于铅、汞及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中毒。

四、常见有毒中药所致主要器官损害

(一)对肝脏的损害

对肝脏具有损害作用的有毒中药活性物质称为肝脏毒中药。肝脏损害不仅取决于有毒物质本身的性质,还与机体或肝脏所接触的剂量或浓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等有关。有毒中药活性物质可能引起的肝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肝坏死肝坏死是指肝细胞的死亡,坏死可以是局灶性或弥漫性的。许多有毒中药的鞣酸可致肝坏死。五倍子、诃子、石榴皮等引起的中毒与其含水解型的鞣酸有关。鞣酸有直接肝毒性,长期大量应用可导致肝小叶中心坏死、脂肪肝、肝硬化等。中毒性肝坏死通常出现血清转氨酶活力增高,而且与坏死严重程度平行,多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2.脂肪变肝脏中脂质含量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肝组织学切片中有大量可以着色的脂肪滴出现,称为肝脂肪变性。这种发生脂肪变的肝脏称为脂肪肝。能引起脂肪肝的有毒物质有秋水仙碱、罂粟碱、鞣质等。

3.肝硬化肝硬化是指由于弥漫性肝细胞受损而出现纤维状或颗粒状硬结的进行性病变,往往是肝细胞急性坏死和脂肪变性发展的结果。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除了对肾脏有毒性外,也可引起肝细胞损伤而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变。

4.胆汁淤积这种病变较少见。常见有毒中药中活性物质引起胆汁淤积性损害的有秋水仙碱、罂粟碱等。

5.类病毒性肝炎能引起与病毒性肝炎相似表现的一些药物,其损害具有以下特征:对人的作用可能与剂量无关,仅出现在少数敏感的个体,多数患者发现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细胞增多。

6.致癌作用对肝脏具有致癌作用的有毒中药主要是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

(二)对肾脏的损害

有毒中药可造成中毒性肾损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接触毒物后72 h内出现的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肾小管坏死。主要见于汞、砷、砷化氢等中毒。

2.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全身水肿。见于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如广防己、关木通和重金属制剂等中毒。

3.肾小管综合征表现为高氨基酸尿、葡萄糖尿、高磷酸盐尿和代谢性酸中毒。见于铅、汞及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中毒。

4.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肺泡出血性炎症和肾小管肾炎。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在数月内死于肾功能衰竭。某些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可引起此种综合征。

5.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缺乏肾炎症状,尿蛋白不多,肾浓缩功能障碍,尿相对密度偏低,高血压和贫血。见于慢性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中毒。

(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由于神经元具有很高的代谢率,进行厌氧代谢的能力低,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较易丧失细胞膜的完整性,又具有很长的轴突,因此神经系统对各种毒物十分敏感。有毒中药可以损害神经元细胞体,使其合成组织蛋白过程受阻和轴浆输送功能障碍,轴突和树突得不到来自细胞体的组织蛋白更新,遂致变性和坏死。如甲基汞,以及含长春碱、长春新碱、石房哈毒素、秋水仙碱等的中药可造成此类病变。含有肉毒杆菌素、河豚毒素、石房哈毒素、筒剑毒等的有毒中药则致神经肌肉接头受损,阻断突触传导神经冲动而致肌肉麻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