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中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通过对现场勘验,能够发现所服中药的种类,能对案件的性质作出判断。现场勘验应注意中毒者被发现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是否在现场遗留有剩余的中药或残渣、处方、呕吐物、尿液等。由于中药多为复方,有时很难判断是何种单药的毒性成分发挥作用。因此对中草药(植物)毒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定量分析是我国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中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对于怀疑中药中毒致死的患者要及早进行法医学鉴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案情调查

对急性中毒死亡者,应向其家属、朋友或知情人详细询问死者的生前生活习惯,询问可疑的中毒中药品种,注意询问中毒中药的药源、剂型和炮制方法、入药途径、剂量、时间,中药中毒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中毒后的处理经过(如催吐、洗胃、应用解毒药物)等。同时还应询问死者的既往健康状况、过敏史,尤其注意其有无肝肾疾患等。

(二)现场勘验

通常通过对现场勘验,能够发现所服中药的种类,能对案件的性质作出判断。现场勘验应注意中毒者被发现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是否在现场遗留有剩余的中药或残渣、处方、呕吐物、尿液等。

(三)毒物分析

尽量收集可疑药物或含毒药物的标本(包括呕吐物、洗胃液、尿、便、血样)及其他可疑品送检,进行毒物分析。由于中药多为复方,有时很难判断是何种单药的毒性成分发挥作用。因此对中草药(植物)毒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定量分析是我国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尸体检验

系统详细的尸体解剖,特别注意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损害,如肝坏死、脂肪变、肝硬化、弥漫性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或纤维化等。

通过以上的勘验和检验,结合中毒者死前的临床表现,一般可以明确死因和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