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科技期刊的责任与使命
曾伟明
(江西理工大学杂志社,赣州 341000)
摘 要: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认为学习贯彻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按《决定》精神加强发展和改革是科技期刊的必由之路,并具体介绍了学术诚信建设与社会诚信有机结合、尝试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探求体制改革发展新路等措施。
关键词:《决定》;科技期刊;学术诚信;改制
Title:Study and Implement the“Decision”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Strengthening National Power—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he Sci-tech Journals
Abstract:China’s science journals that currently exist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the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decision to deepen cultural restructuring to promote socialism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a number of major issues,and“Decision”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s the only way to sci-tech journals.And talk about a specific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integrity and social integrity;to try out new digital publishing model;to explore structural reform to develop a new road etc.
Key Words:“Decision”;sci-tech journals;academic integrity;restructuring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公布。《决定》提出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等,提出到2020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
我国当今共有5000多种科技期刊,一直以来对繁荣学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科教兴国、促进生产力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核心期刊副效应影响,也产生了学术堕落、道德失范、评价失真等不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问题,加强监管之声不绝于耳,书号实名申领制的实施已给学术期刊敲响了警钟[1]。
1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利字当头,科学道德沦丧
由于利益驱动,编辑行为失范,科技期刊社内部科学道德滑坡,缺少了全心全意“为人作嫁”的传统精神,违背学术原则,“关系稿”、“交易稿”已不再是稀罕;更有甚者,期刊社与某些以牟利为目的的网站勾结起来公开出卖版面。
1.2 “制造”评价数据等潜规则屡见不鲜
一些期刊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等指标,诱导作者在修改稿件时引用自己期刊上的文章,甚至采取期刊间签订互引协议等非学术手段,互相引用。此外还存在基金论文拉郞配等现象,由此导致数据失真并造成巨大的信誉损失。
1.3 反抄袭系统运用不规范
现今反抄袭系统应用较普遍,但在使用中,有些期刊编辑部在对某些论文进行检测时,提高比例,让反抄袭系统完全失效,用“过度引用”的说辞来掩盖抄袭侵权,由此反抄袭系统不但失去应有的效用,反而沦为抄袭者的遮羞布。
1.4 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健康
单打独斗的科技期刊与数据出版商之间并没有达成一个平等的协议,没有话语权,处于不对等地位。为争夺数字出版这一蛋糕,各大数据出版商之间无序竞争严重,论文网络传播权独家转让之争硝烟四起。同时,目前科技期刊论文数字传播权的使用,没有充分考虑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尊重和保护作者的版权。大部分是期刊单方面声明或期刊编辑部与网络公司签订网络传播使用许可协议,作者并无从中得到任何收益,部分数据出版商的败诉已敲响警钟[2]。
1.5 影响力不够,学术信息控制权战失利
“科学期刊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随科学中心转移而转移”,有影响的科技期刊,相当于学术货币。而我国科技期刊“小”、“散”、“乱”现象严重,总体评价不容乐观,加上评价机制的不正常,优秀稿件大量外流,由此,我国正误入“斯蒂格利茨怪圈”,学术论文的产量不断增加,而这些学术信息又源源不断地再次流入到国际期刊出版集团,呈现一种“论文投外刊、学术信息机构定外刊减内刊、学者读外刊引外刊”的现状,我国以无偿或低价把学术信息提供给国外出版集团,然后又反过来向这些国外出版集团高价购买学术信息,付出了高昂经济代价[3]。
2 科技期刊贯彻《决定》的具体做法
科技期刊要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提高对文化体制改革意义的正确认识,将思想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增强贯彻《决定》、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的自觉性,以《决定》为指针,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科技期刊发展的战略、模式、体制机制等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期刊发展和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4]。
2.1 大力弘扬科学道德,把学术诚信建设与社会诚信有机结合
《决定》指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决定》还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学术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当今社会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学术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金字塔顶端部分,对全社会的辐射影响巨大。要通过做好对学术不端的惩戒问题,让学术诚信建设与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有机结合。《决定》从文化工作者角度强调了文化人的道德和作风建设,并直接指出“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术领域的道德建设问题[4]。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弘扬科学道德。弘扬科学道德是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一方面,科技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和终极体现形式之一,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担当着学术生态状况晴雨表的功能。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由于对很大一部分学术成果的问世拥有最终裁决权,因此,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学术研究的质和量,实际上是从某一方位某一层面操控着整个学术生态环境。科技期刊应弘扬科学道德,强调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不能在开发自身资源时迷失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陷阱中。
第二,加强编辑行业自律。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其身不正,何能正人?就编辑工作者而言,就是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就整个行业而言,就是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建立编辑岗位责任制及相应的监督机制,并制定出相应的考评办法,落实各级编辑的岗位责任,以“事后责任追惩制度”避免推诿责任。
2.2 打造我国一流期刊,吸引高端论文
《决定》指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我们需要在国际科学技术领域展示自己,国际科学技术界也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
中国要强大要崛起,需要中国学术自主持续发展,需要铸照发行自己的学术硬通货。为了创建国际科学大刊,需要时间和坚持,从管理体系、办刊模式、体制机制、办刊队伍和建立新型学术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形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格局,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国际发展趋势和高水平科技期刊办刊规律的办刊道路。一是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科研评价体系;二是倡导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国家重大学术投入的研究成果,展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专项、重大和重点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要学术人才计划等的重要成果;三是加大办刊投入,积极探索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模式,加快期刊编辑、发布、利用、评价的网络平台的建设。
2.3 加强科技创新,尝试新的数字出版模式
《决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大众传媒而言,但数字化转型和扩大科技期刊的有效覆盖面也同样重要。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不仅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科技期刊的一种赢利途径。
第一,树立全新的网络发展理念,使科技期刊的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实现数字化,才能发挥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优势。这是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严格来说,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只实现了期刊传播的数字化,约稿、审稿、编辑出版等主要过程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阶段。为此,应充分发挥虚拟编辑的功能,一方面变革编辑模式,实行在线的编、审、校,从传统的编辑方式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期刊的创意、选题策划和深入研究课题中去;另一方面,使编辑出版的科技期刊从静态的文字、图表向动态的文字、画面等多媒体形式转变,向多媒体方向发展。目前应兼顾网络版和印刷版之间的关系,以顺利实现科技期刊由印刷版的数字化向网络型期刊的转变,并积极探索在线出版等新方式[5]。
第二,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这需要权衡各方的利益,寻找到一个公平的、双方能够接受的条件,实现新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出版商与网络服务商的双赢。此外,期刊社应该在重视保护自己的版权利益的基础上,带头尊重和保护作者的版权,让作者加入分享机制,获得应用的收益。如此,这个产业链才真正是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2]。
2.4 积极主动,探求体制改革发展新路
《决定》指出: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有63.3%的学术期刊编辑部为非独立法人,从机构设置和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某一科研院所、学会协会、高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由此,有观点认为:科技期刊生存基础薄弱,也缺乏合理的运营机制,并不具备直接转企改制的条件,似乎是可以远离改革的纠缠而安然于现有的出版模式之下。但是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没有变化,只是改革的路径和思路有所调整——将对期刊的改革转变为面向出版单位的改革。
由此,科技期刊不能坐等皇粮,应该争取主动,进行积极的深入思考与探索:如何对科技期刊定位、定性?或者进行编营分离,仅经营部分转企,而编辑部分事业化?科技期刊能否转企?转企后能否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科技期刊能否进行股份制改造?在科技期刊改制过程中,能否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实现市场化: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手段,实现科技期刊出版资源的充分、合理、高效配置;经营集约化: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组建科技期刊出版集团,进行资源整合甚至上市;品牌资本化:主办单位将科技期刊的品牌资本化,以资本入股的形式组成一个新的股份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出版单位,通过资本控制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多元化:学会和科研院所本来就是科技期刊出版的主体,商业出版只是出版形式的一种,非营利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也不应该排斥与商业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或者委托出版[6]。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在2007年完成了整体转制,经两年多的经营实践,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转企改制给卓众出版带来了巨大变化,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值得全国的科技期刊加以借鉴、学习[7-8]。
2.5 加强对新兴反抄袭系统的监管,用好利器
对新兴反抄袭系统绝不能放任自流,要进行研究、规范,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化”,以净化学术空气、防止学术腐败,促进社会诚信。
第一,要加强对反抄袭系统适用主体监控与管理。要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严厉打击应用反抄袭系统进行牟利的行为,对侵权人侵权等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并作出行政处罚;对于侵权牟利数额特别巨大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增加投入,对反抄袭系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为支撑,改变原先那种将论文与数据库存储资料“机械化”对比的检测方式,把反抄袭系统检测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面。在检索源(数据库储存的资料)方面,也要进一步做大、做全,如利用数字图书馆收录图书的内容,以求全覆盖、无遗漏。
第三,以现有的反抄袭中心为基础,进行整合,成立一个全国公益性的反抄袭中心;组织专家论证,制定统一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使反抄袭中心规范化运作,把反抄袭认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进行提供,在全国统一使用。
日前,国务院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9],应以此为契机,以全国性公益反抄袭中心为统一平台,成立全国性的相关机构,对相关科研人员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覆盖全国科研人员统一的科研管理、人事管理信用档案,实现对失信行为的监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学术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接收相关投诉,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由科研中的不诚实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必须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曾伟明.书号实名申领制给学术期刊敲响警钟[N].光明日报,2009-05-04(10).
[2]曾伟明.构建健康合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J].科技与出版,2011(3):7-9.
[3]杨文志.我国学术期刊误入“斯蒂格利茨怪圈”[EB/OL].[2011-10-03]http://www.sciencenet.cn/m/user content.aspx?id=259435.
[4]小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术期刊角度思考[EB/OL].[2011-11-09]http://www.cujs.com/newversion/News/Detail.php?Id=1358.
[5]王琳,孙东建.中国数字化出版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科技,2011,(4):98-100.
[6]赵大良.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J].科技与出版,2009(12):4-8.
[7]刘泽林.积极转企改制促进期刊发展——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转企改制实践与收获[J].编辑学报,201022(3):235-237.
[8]刘泽林.科技期刊转企改制可行路径探析[J].编辑学报,201022(2):159-161.
[9]新华社.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N].人民日报,2011-10-20(1).
作者简介
曾伟明,男,硕士,江西理工大学杂志社,副社长,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研究。曾在《光明日报》及《编辑学报》、《科技与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通信地址:江西赣州(邮编:341000)。电话:0797-8312222,13766391762。电子邮箱:zwm19940226@126.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