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模式创新与实现
陈路华
(《水运工程》编辑部,北京 100007)
摘 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作为科技领域的一项前沿性、公众性活动,长期受到读者、单位和行业的喜爱。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传统评选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和挑战,为数众多的期刊评选活动为此无奈取消或中断。提出并实施既适应市场、符合受众需求,又利于刊社(编辑部)主办方的评选模式,是当前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建设中带有恢复性、开创性的工作。本文仅就创新优秀论文评选模式的意义、价值、可行性和活动实现作一个探讨,旨在对科技期刊的机制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评选;模式;实现
Title: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lection & Awarding Mode for Top-quality Papers of Sci-tech Periodicals
Abstract:Selecting and rewarding top-quality sci-tech papers,as a prestigious and popular activity,has long been cherished by the readers,organizations and the industries.However,market economy subjects the traditional selecting and rewarding mode to severe criticisms and challenges.Consequently,a large number of periodicals have abandoned or suspended their selecting and rewarding programme.Identification of an appraisal mode that meets the demands of both the market and the audience which is also easy to put into practice by the periodicals is called 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ng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periodicals currentl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feasibility and delivery of establishing an innovative mode of selecting and awarding top-quality papers by sci-tech periodicals,and is meant as a reference for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sci-tech periodicals.
Key Words:innovation;selecting and awarding mode;implementation
1 选题由来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不少科技期刊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传统的优秀论文评选机制遭遇显著的困境,其论文评选活动或悄无声息地中止,或不声不响地消失,令广大读者、作者惋惜和怀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以下简称评选)的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评选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评选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什么样的评选模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且能够被各方所接受,可用于在“公开、公平、公正”环境下选出优秀论文,并能让期刊社将评选活动办得起来和办得成功?以上问题值得科技期刊界探讨。
本文无意对评选为什么大面积衰退或消失所涉及的复杂原因进行分析,仅就创新评选模式的意义、可行性和实施框架进行相对详细的阐述。
2 评选对促进技术发展和学术进步的意义
计划经济时期“出生”了大量科技期刊,一些大家、名家跻身其中,奠定了我国科技期刊密不透风的宏大架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科技期刊也有了长足进步。不少大刊、名刊或行业主力期刊开始主打品质提升、影响力提升牌,优秀论文与优秀期刊评选、核心期刊和知名检索机构收录等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在那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科技期刊群发展得红红火火,一派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大有代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现状的架势。
在那种氛围下,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都有作者眷顾,涌现出无数的优秀论文,极大地推动了科技事业进一步的蓬勃发展。在当时,评选活动可以说是科技领域最为得力的品质宣传平台和期刊影响力助推器,不仅展示了我国技术学术动态和发展水平,推动了项目进程,同时也表达了对我国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肯定。评选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事实上每一次评选都会对单位和行业的技术学术氛围建设给予推波助澜。
优秀论文具有标杆作用,从论文的选题价值、论证深度、篇章结构的合理性到摘要和结论的精彩性等,无不体现“优秀”所涉及的内涵对业界的深刻启迪和引导,利于读者、作者学习和借鉴。优秀论文评选于科技于生产于宣传、于国于业于民的价值一目了然。
3 评选对期刊建设的意义
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资源是版面,决定生存的质量则是版面内容及与版面内容有关的“其他”。能够将版面的戏“唱”好、“唱”的精彩、“唱”的被大家喜欢,仅满足于拥有版面资源显然是比较差劲的。其次有点内容也不值得炫耀,因为写好论文不像“母鸡”下蛋那么容易,版面组成常常是“细粮”“粗粮”一起下锅。缺失与版面内容有关的“其他”,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很难实现——这个“其他”就是以科技期刊版面内容为核心的期刊运行机制,而在诸多的运行机制中,优秀论文评选无疑是最主要、大众最熟悉、最少引发“商业质疑”的一项。把版面的戏唱好,把与有关版面机制的戏唱好,双管齐下,在市场经济时期尤显宝贵。
除体制原因外,科技期刊缺钱是不争的事实;技术、学术骨干工作很忙,也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经济时期优秀论文评选大部消失几乎均与这两个原因有关。科技期刊最主要、最具影响力特质的机制搞不起来,要说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落实国家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满足读者对专业技术和个人进步的需求,就比较困难了。不少科技期刊现在就处于暮气沉沉、缺乏竞争力的,甚至是苟延残喘的状态。
观望、消极无济于事,怨天尤人适得其反。不在期刊机制上创新,不在期刊优势资源上突破,就算即将进行的科技期刊改革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就算主办单位的胳膊肘往你那儿“拐”几年,科技期刊的后天也好不到哪里!
好的期刊机制靠好的期刊内容培育,继而好的机制又催生好的期刊内容。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我们知道,科技期刊竞争日趋激烈,好内容又不可能那么多,内容缺陷不可避免,期刊“长”得就不那么好看。好机制就不同了,只要策划组织实施得好,好机制就一定好看。好看在好机制下,期刊敢于围绕主业唱戏,敢于突出重围把自己做活,敢于在市场经济大舞台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追求和气质!受众一方面喜欢“长得好看”的,另一方面也喜欢有追求“有气质”的。如果两者兼有,无论什么经济体制,无论怎么改革,我们都不愁不能昂首挺立于科技期刊之林!
把期刊体制、办刊方向、宗旨、内容、市场定位、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生产流程等搞好非常重要,建立适应市场、受众喜欢的运行机制同样非常重要。
4 创新评选模式的可行性
4.1 政策与市场
市场经济从来不缺乏评选题材,不缺乏对有价值活动的政策支持。只要评选有价值,市场就一定有需求;只要评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正确的评选导向和积极进取的宗旨,符合评选和被评选之间权利义务的和谐,符合刊社通过评选实现的价值预期,评选就能够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律和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在各类评选活动中,优秀论文评选甚至比其他类型评选具有更大的市场与政策欢迎度,因为科技论文评选较难掺杂非主旋律因素。
4.2 受众
读者、作者欢迎评选是因为评选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学识,有利于学习借鉴、提升自己;评选能帮助作者改进论文撰写质量,促进其专业技术进步,提升作者在单位、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评选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个体受众在精神和心理等诸多层面的需求与追求。
行业支持评选与受众个体有一定区别。行业负有行业建设的使命,渴望提升科研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渴望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参与评选的各个环节中,在确认评委的过程中,在评选结果揭晓的“掌声”里,行业的上述愿景都能有所体现。评选由期刊组织实施,行业乐得“坐享其成”:这么多好处,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4.3 刊社
如果一个期刊社的主管、主办单位没有意识到科技期刊可以利用运行机制辅助内容提升刊物品质、一活二“遮丑”,没有意识到平面资源可以而且应该进行资源性运作的话,那做主管或主办单位就没多大意思。如果一个期刊社或编辑部不调动自己的能量去创新、去探索,不去向主管、主办单位呐喊呼吁支持机制突破,这个刊社或编辑部现在的日子大概比较难过。
计划经济体制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很深,期刊机制僵化问题相当突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彻底解决的。在优胜劣汰的今天,面对即将推出的科技期刊改革,除建立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外,期刊组织必须一手抓内容、一手抓机制,其中首选优秀论文评选机制建设不失为明智和健康的举措。
4.4 可行性
综上所述:优秀论文评选有意义和价值,有价值的评选没有市场和政策障碍;评选受作者和读者欢迎;评选组织方有机制建设的需求和动力;评选是期刊组织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甚至是首选方向。至于怎么策划方案与组织实施,却需要集思广益,做到因刊制宜、与时俱进,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5 评选模式的创新与实现
5.1 模式类型及其利弊
5.1.1 传统驻会评选模式
特点:通常由主管或主办单位发起,评选范围事前由编辑委员会或组委会圈定,指定为数不多的行业专家集中于某地酒店驻会评选,会期为1周至10天不等,经费由主办单位或轮流由承办单位承担,评委差旅费各单位自理,奖励办法多数采用奖金加精神鼓励。
优点:指令性强;评选范围集中;评委权威;评选过程可以直接交流讨论;评选过程一次完成。
缺点:现阶段主办方没权利指定评委;时间成本高;专项经费申请筹措不易;圈定评选范围缺乏“三公”依据;评选过程很难回避领导意志和搞单位间平衡。
5.1.2 创新主办单位通信会议评选模式
特点:主办单位通过文件形式发起,不驻会,评委采用单位代表制,主办方不对个人,主办方圈定评选范围,参评单位文件反馈,主办方统计。
优点:正规;节省专项费用;评选范围集中;评委有代表性。
缺点:会议(评选)过程难以控制,评选反馈文件回收不易保证;“三公”缺陷明显;评选结果存在发散风险;通常须提供一套评选相关文稿,不够低碳。
5.1.3 创新期刊社海选模式
特点:期刊社报主办单位(编委会)批准后发起,不驻会,评委(含复审、审定和监审)实行邀请制(亦可结合网站推荐)和资格确认制(权利义务约定),评选过程邮件化,只确定评选届别的年份区间、不圈定区间内评选范围,论文由评委自主遴选、自主评议、自主推荐,期刊社统计,增加复审、审定和监审(单位)环节,作者和评委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
优点:全面省钱、低碳;需要评委多,整个过程影响力天然、广泛;评委邀请突出了评委权利,资格表设置的必要条款体现了评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邀请制能够满足解决代表性与权威性问题;在届别区间内所有论文任由评委遴选推荐,评委推荐据实统计,复审、审定和监审负责把关验证,“三公”不存在问题是这一模式最显著的优势;不设奖金,以多种精神加适当物质(期刊)鼓励形式满足需求,效果不亚于纯奖金物质鼓励形式。
缺点:评选范围广,评委推荐存在“焦点发散”问题;个别缺乏事业心的评委能找到走捷径、“偷懒”的办法。
5.2 模式选择
以《水运工程》杂志为例,该刊创刊36年来,自1984年开始第一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至2002年终止,在未明确为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共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约10届。这些以计划经济为时代特色的评选活动,全部采用传统驻会组织模式。2008年,改企后的《水运工程》首先在《编辑委员会组织条例》中确认两年一届的评选机制,并当年推出新的海选模式。新时期首届评选必须先吃掉2003—2007年的“剩饭”,2010年的第二届即按“2008—2009年”的评选区段从容进行。只用了两届即完成与计划经济时期评选的对接,刊社和受众的感觉均好,预期目标完全实现。
海选模式主要优点归纳:优秀论文评选有需求、有市场、是杂志绝对主业;活动全方位省钱、低碳,能够获得包括甚至是“最吝啬”参评单位的支持;不影响行业各单位正常生产,评审过程评委的自主性极大,单位推荐评委和被刊社邀请评委的积极性对此感觉甚好,能产生“有能力”的评委群;评选过程在“有能力”的评委中进行,时间瓶颈大幅度消除;评委的权利能得到充分尊重,义务设置在合理范围之内,评委心情舒畅,响应必然踊跃;较大数量的评委以及“有能力”的评委阵容完全能够降低推荐“发散”的风险;推荐加统计能够满足评选质量要求;复审、审定、监审环节不仅可以发挥质量把关的作用,而且对海选“三公”形象的支撑明显;评选结果令人心悦诚服;多样性精神鼓励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
经过《水运工程》两届优秀论文评选海选模式的成功探索,认为该模式是现阶段比较适合科技期刊建立并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论文品质和期刊影响力的有价值机制。
5.2.1 “海选”模式框图
5.2.2 海选模式注意要点与控制
(1)海选总体方案设计合理,节点清晰,有风险提示或预案;
(2)评委权利义务清晰、和谐;
(3)评委单位覆盖全面、席位均衡,总量合理(月刊一般40~60人,双月刊、季刊酌减);
(4)主办方与评委的邮件、短信通道畅通;
(5)评委推荐的优秀论文数量固定(10篇为宜);
(6)统计精准、清晰;
(7)维护统计结果严肃性,设置复审、审定环节,审定方有对入围论文进行升降级甚至取消其获奖资格的权利;
(8)成果揭晓、鼓励形式多样化,平面鼓励高频次。
6 结束语
科技期刊的内容体现了期刊的核心价值,运行机制的有无与优劣,则体现了期刊的追求与影响力。欠缺好的内容,难免会影响到建立运行机制的信心和动力。但不开拓以平面内容、科技期刊优势资源为主导的运行机制,就算内容不一般,期刊提升改良的速度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反之,科技期刊的进步发展将更为缓慢甚至艰难。
优秀论文海选模式看似麻烦,其实仅在评委选拔推荐邀请和权利义务的设计上需要仔细周到和耐心,这是海选的关键环节,全力以赴不仅必须,而且值得。而方案和评委邀请完成后,后续良好的掌控、轻松的实施过程包括结果,无一不展示出海选的魅力与奇妙。
《水运工程》新时期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今年二季度已启动,获得了很好的行业响应。刊社的同仁已经做好第三届海选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也充满信心去迎接三届成功的海选带给我们的喜悦。
作者简介
陈路华(1954—),男,大学本科,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运工程》编辑部,常务副主编,高级工程师。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28号(邮编;100007)。电话:010-64066347。电子邮箱:chenluhua@pdiwt.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