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房的护理工作模式,应该是以系统化整体护理为指导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模式。本节提供几种科学的模式,为骨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骨科病房的系统化全程护理模式
骨科病房的系统化全程护理,即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给予连续式跟踪护理实践,这使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增强,密切护患关系,变护士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1.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接诊,并且询问病史,进行患者健康状况资料的采集,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图3-1),将主管护士、主管医师介绍给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点、病种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宣教,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疾病情况,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图3-1 骨科护理人员一览表
2.心理护理 由于创伤性骨折,出血、疼痛、突然受到刺激、卧床、活动受限、生活呆板及担心预后等,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其睡眠、饮食及内分泌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措施有:①保持病房整洁、整齐、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到四化:美化、花化、净化、绿化;②细致做好安慰工作,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③介绍病情及各种治疗效果、成功病例,使患者乐意接受治疗;④主动与患者谈心,引导患者开展读书、欣赏音乐等有益活动,丰富其生活,使之分散注意力,解除不良的心理状态,愉快地配合治疗。
骨科急诊患者多数是意外事故人为所致伤,发病突然而强烈,有时危及生命。突如其来的伤害,因创伤而引起的出血及器官功能障碍,会使患者立即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此时患者最急需知道的是自己的病情和医务人员将要采取的治疗方式,对此,责任护士及医生应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说明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进行情况,且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作出详细的回答。健康教育应在患者的各种抢救治疗处置得当后再进行,否则会使患者和家属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双方的合作。这样的做法使患者和家属容易接受,利于减少护患之间的摩擦。
3.术前指导 患者大多数入院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因此,必须做好术前指导,将术前注意事项讲述给患者,使患者配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1)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是细菌的重要来源,所以手术的无菌准备非常重要。手术无菌程度要求严格,如果一旦感染,后果十分严重。要在手术前1d行皮肤准备,剃毛时,避免划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并用温肥皂水彻底清洗局部,术晨再用高效碘仿消毒皮肤,更衣送手术室。
(2)肠道准备:胸椎、脊柱、截瘫患者,必要时术前要行清洁灌肠,避免术中排便和减轻术后腹胀,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3)禁食的时间:除了急诊手术患者之外,择期手术的患者都要术前禁食、禁水,以免引起麻醉意外,呛咳、呕吐、食物阻塞气管。当天下午手术的患者上午10∶00开始禁食、禁水,第2天手术的患者当晚22∶00以后禁食、禁水,术晨6∶00仍禁食、禁水。
(4)术前放置尿管:脊柱、胸椎骨析、全髋关节置换等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术后排尿困难,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尿液的颜色、量、记24h尿液作为观察病情的依据,麻醉后由手术室的护士为患者留置尿管,可以减轻其痛苦。
(5)采用麻醉的方式及术前用药:手术前告知患者麻醉的方式,如: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用臂丛麻醉,全髋关节置换用硬膜外麻醉,儿童手术要用全麻等,术前用药一一告知患者,使患者有知情权。
(6)床上练习排尿排便:大多数患者术后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术前进行床上练习,可避免患者术后在床上大小便困难所引起的患者不适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在为骨科患者进行术前指导的时候,要首先分清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选择不同的时机与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减少护患之间矛盾的发生和有利于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
4.术后指导 术后手术患者的责任护士采取积极的态度,细心照顾患者,并根据病种的不同,进行术后指导,包括指导患者用药、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例如: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指导。①引流管的放置和护理:髋关节引流管放置3d,引流液24h不少于300ml,引流管不能弯曲,用别针固定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②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后24~48h切口疼痛时,可给予镇痛药,安痛定60mg或曲马朵100mg肌内注射,使患者疼痛减轻,安静休息;也可以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③预防压疮:全髋置换多数是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卧床时间长、术后疼痛造成翻身困难。因此,骶尾部很易发生压疮,使用多功能牵引床,患者术后1d可行上肢活动,用气垫床,利用秋千拉手,引体向上,使臀部上抬,离床高度以能放入便器为宜。拍背,鼓励患者咳痰,给予半卧位,保持床单位的干燥,平整,皮肤的完整。④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术后2~3d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1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6周后患肢可逐渐负重。通过这些指导,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5.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时,主管护士召集出院患者进行指导。出院指导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为主,和患者制订详细的自我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技巧。例如饮食方法、用药时间、休息与活动、伤口的护理、患肢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病情观察。
二、骨科病房的阶段性护理工作模式
骨科通常以性别分病房收治患者,常常出现术前、术后、康复的骨科患者在同一病房内的现象。由于患者的需求各不相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护理方式也有差异。
解放军第306医院秦柳花等人进行了在医院骨科试开展阶段性护理工作模式的研究。该工作模式,按照骨科患者住院期间阶段性需求,设立术前病房、术后病房、康复病房,并根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合理分配岗位,实行有效的阶段性护理。经临床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在护理质量满意度、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自身状况评价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在骨科实行阶段性护理工作模式的前提是要建立两个小组。一个是横向的阶段性病房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患者的主管医师、护理责任组长及其他医技人员。另一个是纵向的阶段性护理梯队,由护理组长负责,下属数名护师、护士和助理护士。
责任组长负责设计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简单有效的阶段性护理路径表。其中内容包括患者的入院评估、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宣教,术后的饮食调整、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换药和愈合观察、拆线、院内康复活动、出院指导,以及康复病房中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功能康复训练。
为便于实施与管理,病区分为三种类型病室安置患者:
1.术前病室 术前患者一般被安置在多人间大病房内。由助理护士给新入住患者发放入院须知卡,进行入院须知教育,介绍病房的环境、人员、规章制度以及相关设施的使用方法,给患者一种宾至如归的温暖感。由管床护士为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准备阶段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术前训练意义的宣教,然后在助理护士的帮助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术后床上活动的各种配合行为训练,如:床上排尿、咳嗽排痰、床上洗漱、深呼吸、松弛训练等。此方法的实施使活动不便、新入院待手术的患者能在术前病房集中接受指导,同时也方便患者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经验并互相督促、鼓励,达到提高术前指导效果的作用。
2.术后病室 一般为单人或双人间的小病房,配备多功能监护仪、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及必要的急救器材。对术后患者实施术后监护及治疗。病房每日需用紫外线消毒2次,严格控制探视开放。术后阶段性护理梯队按照护理组长的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实施,例如,护士按照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适当的饮食调整,以促进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病情的异常情况,及时向组内的主管医师汇报。由于术后病房为小病房,病房环境相对安静、清洁,患者很快安全地度过麻醉恢复期及伤口愈合期,随着患者病情转归,或拆线出院或转入康复病房。
3.康复病室 为多人间的大病房,配备下肢功能锻炼器、步行器、拐杖、扶手等,安排患者进行院内康复功能训练和自我生活能力训练,如:四肢创伤愈合后恢复功能的训练、颈脊髓损伤后自主膀胱的训练以及教会患者如何使用步行器、拐杖等辅助用具。另外,截瘫患者必须教会家属如何进行家庭生活护理等。
骨科阶段性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开展,解决了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与整体护理的矛盾,由于阶段性病房科学、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充分调动了多层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量化了健康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但在工作中必须取得医生的配合,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使患者最终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