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品科技期刊及促进国际化进程的思考
张晓进,范永德,郭 萌,杨 颖,薛爱华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北京 100035)
摘 要:《中国防痨杂志》由于受众的局限和与“《SCI》收录杂志”的威胁,发展形势严峻。2011年以来,我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学术水平:①加强优秀选题组稿;②努力提高期刊学术引证指标;③加强编委队伍建设;④严格履行同行评议,提升稿件质量;⑤实施优秀论文奖励政策,培养优秀作者群;⑥转变刊理念,争取双赢。今后,在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基础上要继续加强数字化建设,争取更多受众。此外拟筹备英文网站,以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关键词:国际化;学术;质量;期刊;受众
Title: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Abstract:To further enhance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Chinese Journal of Antituberculosis,we took some measures such as organizing outstanding issue,raising periodical academic citation index,enhancing editorial members team building,strictly fulfilling peer revie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uscripts and giving awards to authors of outstanding issues in order to have a group of excellent authors,changing the management idea,and so on.Nextly,we wil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journal website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terchange as well as improve the journal’s academic level.
Key Words:International;academic,quality;journals;audience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浪潮日益高涨,期刊出版的国际化也成为必然的趋势[1~2]。我国的科技期刊当前不仅面临着网络的巨大挑战,还受到国际科技期刊的冲击,必须通过实现国际化来寻找新的出路,既有机遇又有压力。如何全面地走向国际,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期刊,一直是我国期刊界热议的话题。国际化不仅对于大的出版集团或是期刊出版组织是个挑战,对于受众面小的小型期刊的存在和发展更是严重的威胁,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中国防痨杂志》是中国防痨协会的会刊,是我国唯一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结核病防治专业高级学术期刊,但是由于受众的局限,以及“《SCI》收录杂志”与之产生的不平等竞争,发展形势严峻。在这样的局面下,如何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1 加强管理,努力提升办刊质量
1.1 注重编校质量,严格编辑流程
在保证期刊及时出版的前提下,提高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是编辑工作的核心。自创刊以来,《中国防痨杂志》一直秉承“传承知识、服务防痨”的传统,致力于打造为广大防痨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的发表论文与学术交流机会的平台,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在2011年,在提高编校质量、加强组稿、加强编委队伍建设及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几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不仅大大地提升了论文质量,而且活跃了学术氛围。
编校质量是论文质量的基本保障。为保证按期出刊,我刊制定了《〈中国防痨杂志〉出版流程安排》,对编辑出版流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保证每期刊物均能够保质保量地按时出版;对期刊的封面及版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完善了印刷与装帧设计,由原来的胶版纸印刷,改为现在的铜版纸印刷,使得期刊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整理和制定了刊物的编排规程,对期刊的版式和版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严格执行新的编排规范。对于文章中常用的各种术语、名词及统计学符号,参照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学科规范名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结核病分类标准WS 196—2001》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整理出《关于论文规范化汉语简称与药物名称、医学名词的公告》在《中国防痨杂志》网站上公布,并有专人进行定期的整理与更新。参考文献的格式等都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以与国家规范和标准相一致。
1.2 利用编委优势,加强选题组稿工作
作为一本历史悠久的科技核心期刊,我刊历来非常重视来稿质量,虽然大部分刊出的稿件都是自由来稿,但有的专栏和专题仍需要特别约请专家、学者撰写稿件。组织重点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手段,是一项极具科学性及创造性的编辑活动。重点号不仅可以主动而又具前瞻性地体现办刊宗旨、办刊方向,反映学术新成果、前沿水平与发展趋势,还可以起到引领学术潮流、实现正确的学术导向等非同寻常的作用,对于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充分发挥编委在学术界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由编委参与撰稿、组稿,这也是在期刊界得到公认的保证期刊高水平稿源的有效措施之一[3]。2011年,我刊副主编、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钟球所长组织了“结核病临床治疗重点号”,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闫世明教授组织了“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号”,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成诗明主任组织了“结核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号”,专题分别在我刊2011年第6期、8期、9期刊出。2012年,我刊副主编、解放军309医院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吴雪琼教授组织了“结核疫苗研究进展重点号”(2012年第3期刊出),我刊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佑民教授组织了“提高结核病影像学诊断水平重点号”(2012年第4期刊出)。一系列高水平重点号的组织和刊出,不但极大地提升了我刊的学术水平和在学界的影响力,而且还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专题学术论文同时投至本刊,使得优秀稿件得以源源不断“流”向本刊。我刊以后将会更多地和编委合作,组织高质量的重点号或专刊。
在组稿中,我们特别注意利用编委在学术上的优势,指导与培育中青年作者。2011年在组稿对象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其能否在我刊编委指导下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主要的取舍标准,而不是依据作者当前的学术地位。随着组稿经验的积累并结合其他兄弟杂志的组稿经验[4],笔者认为坚持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组稿原则,积极主动组稿,其成效明显高于被动组稿和等稿上门。为此,我刊编辑改变以往一味“埋头苦干”的形象,积极深入医院机关主动组稿。2012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合作,成功地组织了一次现场组稿会,这对于我刊是个新的尝试。现场组稿会不但对于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提升了我刊在医院专家中的认知度,有利于不熟悉本刊的作者更好地了解我刊[5]。另外,编辑部抓住一切机会就如何组稿、如何组织重点号在编委与审稿专家中进行不断的宣传和展开培训,努力加强和提升专家组织重点号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刊重点号的质量与数量,以及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与及时性。例如,在每年一次的中国防痨协会学术会议及各编委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中,我们都会热情地呼吁专家组稿,说明组稿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同时对“重点号”等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以便专家学者更有目的地主动进行组稿。
1.3 加强编委队伍建设
编审团队是公认的期刊核心竞争力,优秀的编审团队是高品质产品的保证。纵观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流期刊必然有一流的、国际化的编委会,并且编委会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各领域杰出的专家学者[6]。我刊历来重视编委队伍的建设,在2011年第八届《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各位编委和理事的反复讨论,制定了明确的《〈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规则(草案)》,在编委的选择上和组成上,都有严格的标准,无论是对地域覆盖面,还是各专业间的平衡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目前,第八届编委会涵盖了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与治疗、实验室及基础研究、健康教育、卫生统计等专业,编委均具有副高+研究生以上的职称与学历。同时对于中青年专家预备团队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将热心杂志工作、具备一定条件、在第一线工作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吸收为本刊的审稿专家,以扩大我刊的专家队伍,让他们在杂志日常工作中得到磨炼,为编委会的发展和壮大蓄积、储备新生力量。倡导各位编委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专家做本刊的审稿专家。同时,编辑部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推荐合适的人才。
1.4 严格履行同行评议制度
对于来稿的审理,是期刊社的一项重要的编辑活动,我刊自1934年创刊至今,无论对于自由来稿还是专家组稿都始终严格地实行同行评议(peer review)制度。同行评议即同能力、同资格的人审慎地进行鉴定、检查的方法。科技期刊中同行评议是“由编辑和评议人所给予的科学可靠性证明的过程”,也是一种过滤机制,将那些“低劣的、不重要的和乏味的研究过滤掉”,传统的同行评议制度是加强科学知识发表的重要工具[7]。同行评议一般有四种形式:单盲评审、双盲评审、公开评审和发表后评审。目前大多数期刊采用的是单盲评审形式。有研究显示,双盲审稿对于提升审稿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除了双盲审稿时专家意见会多些之外。我刊目前采用的是双盲审稿,一篇稿件在最少两次外审之后,送交网上定稿会讨论(按照专业分组,每组由十几位高水平专家组成),由定稿会组长综合审稿组专家的意见得出稿件是否采用及以什么形式刊出的结论,然后交由我刊编辑部主任兼常务副主编定审,以保障论文质量,同时对优秀审稿意见会将审稿费标准提高50%以上。
1.5 实施优秀论文奖励政策,培养优秀作者群
好的稿件,往往来源于好的作者,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群,是我刊编辑部事务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吸引作者,建设优秀的作者队伍,以往我刊每两年会举办一次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并奖励5%(以两年我刊发表文章总数为基数)以上的高水平、高影响力论文的作者。对于优秀的文章作者除了给予奖金之外,稿酬还要相应地提高20%,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为本刊撰稿。
在基层工作的作者,他们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论在论文的写作、课题的组织还是稿件的刊出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对于这部分作者,编辑部一方面专门组织了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活动,以帮助他们提高论文撰写水平,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稿件处理中还会给予他们额外的“关照”,对论文的具体撰写给出具体而详细的意见和指导,或者通过专家评审意见来指导其进行论文撰写;即使将其论文作退稿处理,也会详细转达审稿专家与编辑部的意见,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可以让被退稿的作者另有收获,有利于他们提高科研设计能力与水平,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2 开拓创新,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相互融合速度加快,各种新的出版形态不断涌现。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整体水平,不仅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开发、利用出版内容资源,推动我国出版业向现代内容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这种大形势下,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必然。
2.1 推动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
数字出版的定义很多,一般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作为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老刊,我刊无论在稿件接收、评审,还是在编辑加工、出版等环节都有了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流程。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大趋势,我刊大力突破以往传统的编辑模式,积极引入了网上操作系统,于2010年之初,借助中国知网的力量,建立了第一个网上操作平台,实现了收稿和审稿等一些简单编辑流程初步的网络化。但是该平台与我刊自己特有的加工出版流程不能很好地融合,流程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实现内容生产数字化和管理过程数字化。为此,我刊与专业的网站制作公司合作,打造了符合自身编辑出版流程更完善的网上采编平台。我们经过编辑部反复论证和讨论,给网络公司提出了具体的网站制作提案,中间又经过反复的沟通、修改,于2011年9月1日搭载网上采编系统的《中国防痨杂志》网站正式开通,网址是:http://www.zgflzz.cn。目前,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管理、各类缴费和读者阅览均可在网上进行。同时大胆尝试开发了网上定稿会系统,在试运行的一年中,稿件审理周期由原来的3~4个月,缩短到现在的2个月左右,大大地缩短了审稿周期,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论文的刊出周期,目前大部分稿件都会在5~6个月内刊出。我刊期刊网站平台的建设目前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阶段。我们还需要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以最终组建一个不但适应于我刊特有的编辑出版流程,还能更好地方便作者和审读者,能实现编辑加工流程、排版工作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完整的、具有我刊特色的网络编辑出版管理系统。
2.2 加强期刊网站建设
在期刊网站建设方面,设专人管理网站,以便及时地进行更新和管理,积极吸纳作者和专家的意见,对网站的栏目设置和内容进行积极的调整,使得网站能更好地为专家和读者服务。目前网站设置了《本刊动态》、《国内外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多个栏目,由专人定期进行更新维护。现已经将近十年的《中国防痨杂志》过刊资料全部上传到本刊自有网站,供读者阅览。同时在积极争取网站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基础上,设置专项资金,完善《中国防痨杂志》门户网站的建设。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预备增加《网站微博》、《防痨论坛》、《专家风采》等栏目,以方便与专家和作者的交流。
网站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网站不但要能够及时反映我国结核病防治的基础、临床、控制政策及方法学等各方面的进展,而且应是防痨专业人员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是防痨科技工作者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
我们还拟筹备英文网站,以利于国际的科技交流。从世界范围观察,非英语国家出版英文科技期刊已经成为趋势,如荷兰仅埃尔塞维尔(Elsevier)一家就出版了500余种英文科技期刊,印度的英文出版物则多达1700余种。且以英文出版科技期刊是最有利于国际交流的[8],而建设英文门户网站并将其作为主要展示平台也是大势所趋。《中国防痨杂志》英文网站筹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读者和作者,更好地拓展我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展示度,同时,也能使国际结核病防治界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结核病控制的现状,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2.3 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期刊的国际化
我刊还积极与中国知网开展合作,洽谈筹备网络优先出版、手机出版等方面合作,以更好地扩大读者层面,缩短优秀文章的刊出周期,以期更适应网络数字化的时代的要求。通过数码技术或互联网最大限度地挖掘、整理和传播我刊自身资源,将其合理地分割细化,以实现更好的二次利用。
加入各种国际数据库,不仅是期刊走向国际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数字化重要的一部分。《中国防痨杂志》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我们正积极主动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争取我刊被更多的国内外期刊检索系统(库)收录。加入这些数据库有利于国际读者获取期刊论文信息,提高期刊的国际显示度。
3 面向国际,打造精品科技期刊
3.1 促进期刊内容的国际化
期刊的国际化一般包括论文质量的国际化、作者的国际化、读者的国际化、出版语言的国际化、编委构成的国际化、审稿国际化、编排标准的国际化、编辑管理的国际化、印刷质量的国际化和入选检索系统的国际化[9]。其中论文质量的国际化是基础也是必须,如果没有论文质量的国际化,而盲目地追求某些形式上的国际化,所出版的往往只是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出版物,而不是真正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出版物。因此,要想打造真正的国际化期刊,就要以精品期刊、优质期刊为基础。对医学科技期刊而言,其应刊载的是具有学术导向性,能够反映相应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创新的技术、方法或是管理模式等的文章,将这些文章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再加上高质量的编校水平、恰当的印刷装帧,这样所出版的期刊才是真正的医学精品期刊。
打造精品期刊、成为业界精品,一直是《中国防痨杂志》致力追求的目标。我刊在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升办刊质量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稿源是一切期刊生存的基础。多年以来,我国大量科研人员都优先选择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被《SCI》收录的期刊上,造成了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严重流失。结核界也不例外,面临高质量论文匮乏的困境。虽然从国际化角度来看,论文外流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是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使然,但是其所造成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国内的刊物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关键。对一本受众面小、刊出领域非常有限的期刊来说,高质量稿源的流失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刊不但面临着国内同类期刊的激烈的竞争,来自于国际的被《SCI》收录期刊的威胁也日趋显现。我刊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来组织稿源和争取高质量的稿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高质量稿源流失问题仍非常严重,仍然需要在今后进行深入探讨。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提升期刊吸引力,争取国外的稿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举措。目前已有杂志尝试吸引国外稿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10]。但是,对国外的来稿具体应如何操作和处理?如何对国外稿件的质量进行筛选和管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3.2 促进期刊编委的国际化
要使期刊走向国际,发展国际编委是非常必要的[10]。为了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在吸收国外稿件的同时,也需要国际化的编委。一般发展国际编委的途径包括:①在本领域较有影响的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聘请编委的声明,明确编委的条件、责任、义务和权利,让符合条件者报名;②在该刊的国外作者中遴选编委;③通过该刊编委推荐国外编委;④通过本领域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国外编委;⑤通过本领域国际性学术期刊的编委名单和对作者的长期追踪观察邀请编委等[11]。我刊考虑利用已有的有利条件,计划最终聘请不少于30%的国际编委或本领域学科带头人担任编委。此外,积极和国际防痨组织合作,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聘请国外的结核界专家作为我刊编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他们来国内讲学,这样还能更好地培养国内作者,使得本刊能够更好、更早地走向国际。
3.3 促进编辑标准的国际化
编辑标准的国际化是论文质量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在紧抓论文质量、活跃学术气氛的同时,我们致力于防痨界临床标准的整理与出版,目前筹备开展了骨结核的手术治疗术式标准的制定等一系列临床标准的制定与整理工作,以更好地推动结核病治疗与控制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在这方面已有兄弟杂志有了成功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6]。对论文的写作与编辑规范,虽然依据我国目前的最新规定作了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但是我国在论文写作与编辑规范本身就还有不少空白,如在动物保护、试验注册、利益冲突等方面,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跟进,给予补充和完善。
3.4 促进期刊影响力的国际化
在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中,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印证指标。一般而言,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都高的期刊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优秀期刊。所以,努力提升这两个评价指标是每个期刊追求的目标,而这两个评价指标本身也是国内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记。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笔者认为:控制论文数量不是提高影响因子的根本措施与正确做法,应该是“宁可刊出文章少些也要精些”,追求多刊出一些高质量的、原创性的、实用与指导性强的论文,才是提高刊物影响因子的根本。我刊的做法是:在严格规定稿件加工的各个环节的要求、制定合乎国家标准的编辑规范、严格评审自由来稿、对刊出稿件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高水平的重点号,加大组稿比例,注意刊出具有学术导向性和指导性的文章。力图通过这些措施,从根本上切实提高整体刊出论文的水准,从而达到提高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目的。这些基础性的建设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显现的,但是这是我刊编委和编辑部领导在借鉴其他优秀期刊办刊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共同决策,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相信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而言之,期刊的学术质量对于期刊的未来发展是永远不变的核心,是期刊发展的灵魂。努力提升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是快速开展国际化进程的坚固基石。可以说,没有质量,即使国际化了也会很快被淘汰。我刊虽历史悠久,但基础薄弱,在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更新,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前面有很多未知的困难,需要脚踏实地地在摸索中前进。在目前的大形势下,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努力加强《中国防痨杂志》内涵建设,狠抓期刊的质量才是根本。只有努力打造精品期刊,坚持走国际化之路,我们的期刊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真正得到繁荣。
参考文献
[1]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6):393-395.
[2]万玉立,张林东,尹廉,等.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道路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
[3]张文.医学期刊组稿的方法与技巧[J].编辑学报,2010,22(3):214-215.
[4]姚清林.发挥科技期刊组稿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好组稿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6):897-900.
[5]《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现场组稿会在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召开[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552.
[6]周庆辉,陈红云,李霄茜,殷惠霞,张文静,凌昌全,赵伟康.在自主办刊中探索医学期刊国际化之路——中西医结合学报的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04-406.
[7]王志娟,法志强,郭洪波.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形式的不足与完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300-302.
[8]周宇,王益民.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走势探析[J].2005,17(1):13-14.
[9]刘雪立,徐刚珍,方红玲,等.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十大特征及其实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36-540.
[10]王攀智,董燕萍,雷水英.拓展国际稿源 提高国外论文比——以《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英文版)为例[J].编辑学报,2010,22(4):343-344.
[11]李丽,张凤莲.学术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编委的作用[J].科技与出版,2003,(5):6-8.
作者简介
张晓进(1976—),女,硕士,《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编辑。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同5号(邮编:100035)。电话:13810945003。电子邮箱:zhangwuke@sohu.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