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非典的人们在应对禽流感时显得理性而沉稳,而这种理性与沉稳的基础,则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公开以及媒体对禽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禽流感的大力宣传上,正是公众对禽流感的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再加上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才使得冬末春初的这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变得不再可怕。
我们由此想到了乙肝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对乙肝会有“谈肝色变”的态度,缺乏的也许就是这份正确认识与了解。
在央视《新闻调查》中的一个随机采访中,被调查的10位行人中,每个人都认为唾液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有7个人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也会被感染,有3个人认为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染。那么乙型肝炎病毒真的如同人们想像的那样只要同桌吃饭或近距离接触就可能被轻易地感染上吗?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徐道振作了如下解释:在乙型肝炎传播的几种途径中,最主要是医源传播。比如输血或注射针头消毒不彻底等引起的感染,这种情况占40%。另一种重要途径是母婴传播,我国有40%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来源于这样的感染,其他的比如性接触和密切生活接触也会感染,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成年人能够依靠自身免疫力将病毒拒之体外。新生儿和婴儿最易感染,而成年人的感染率仅为2%,而且目前为止医学上没有证据支持人可以通过汗腺,唾液甚至眼泪来传染。另外,应提倡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的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这样体内产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之后就基本不可能被感染。现代医学还可能通过注射疫苗和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生下健康的孩子,保护率也可以达到90%。
由此看出,乙肝虽然会传染,但并不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来传染的,而在公众心目中乙肝却被“妖魔化”,使得绝大多数人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社会及公众对于乙肝的恐惧感,是因为对乙肝缺乏正确的认识及足够的了解。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就会被社会和大众所正确认识,这才是消除对乙肝不正确认识的根本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