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流行性传染病,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有3.6亿,我国为1.2亿,慢性乙型肝炎有300万。在我国,80%的肝硬化及肝癌与HBV感染相关,每年约30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5年内约有12%~20%的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其中20%~30%的肝硬化患者会进一步发展失代偿性肝硬化,6%~15%进展为肝细胞癌。
1.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①目前抗HBV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很难消除HBV;②由于HBVcccDNA半衰期较长,目前所有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不能将其清除;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很难免疫清除HBV;④病毒容易发生耐药变异,产生耐药性;⑤HBV-DNA可与宿主细胞DNA整合。
HBV与肝脏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通过26项前瞻性研究分析显示,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恢复程度及活动性呈正相关。经过抗病毒治疗后,随着HBV-DNA水平下降,组织病变活动度(HAI)积分也下降,因此病毒数量可以衡量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
经随访发现,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肝硬化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所以,肝硬化的发生与HBV-DNA水平密切相关。
分析台湾地区进行的一项队列研究,对3 700余例HBsAg阳性患者进行了为期13年的随访观察显示,HBV-DNA>105cop/ml时,肝癌的累积发病率较HBVDNA<105cop/ml时明显增高(P<0.01)。持久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肝脏病变,减少和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因此,长期、有效的抗HBV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2.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 ①持久抑制HBV,最后清除病毒;②改善肝脏病变,阻止病变的进展及复发;③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
(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的Ⅱ期临床试验。
国外研究者将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分别随机分为peg-IFNα-2a+安慰剂治疗组,peg-IFNα-2a+拉米夫定(LAM)治疗组和单用LAM治疗组,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peg-IFNα-2a+安慰剂治疗组与peg-IFNα-2a+LAM组在HBeAg抑制率<10~51ogcop/ml,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上均优于单用LAM组,但peg-IFNα-2a+安慰剂组与peg-IFNα-2a联和LAM组的疗效并无差异。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人在HBV-DNA抑制率和ALT复常率上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2)核苷类似物的进展
①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ADV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显示,用ADV治疗HBeAg阳性及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48人、96人和44周后,血清HBV-DNA转阴率(<1 000cop/ml为阴性),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指数均证实,ADV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均有明显疗效,疗程延长疗效亦随之增高。
阿德福韦(ADV)对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ADV,ADV联合LAM,LAM治疗48周后,3组HBV-DNA水平及ALT复常率均显示,ADV组及ADV联合LAM组的疗效均优于单用LAM组(P<0.01)。
②思替卡韦(ETV)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显示,除HBeAg血清转换外,HBV转阴率、HBV-DNA转基线值下降水平,ALT复常率和组织学病变改善率指标,ETV治疗组均明显优于LAM组。
4.HBV的治疗策略
(1)长期、有效地抗HBV治疗,最大限度地抑HBV复制,使HBVcccDNA耗竭。
(2)打破免疫耐受,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清除HBVcccDNA。目前正在研究治疗性疫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