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镜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内镜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于使用前能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9.浸泡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浓度应每日监测并记录,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

(一)人员管理

1.内镜诊疗中心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工作人员进入内镜室操作时必须穿上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手套。

3.进行操作前后要认真进行手卫生。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二)环境设施管理

1.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

2.内镜的清洗消毒室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室分开设置。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诊疗室的桌、椅、门、窗及地面每日检查结束后用消毒液擦拭1次,每周大扫除1次,每月做环境卫生学监测1次。

4.诊疗室内应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次使用前、后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消毒1小时,每月空气培养1次。

5.内镜诊疗室的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6.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7.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的清洗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三)消毒隔离

1.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应遵循的流程: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干燥—储存。

2.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应遵循的流程:预处理—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干燥—储存。

3.内镜的消毒可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内镜及附件的灭菌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

4.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打开且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剂,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液的产品使用说明。

5.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其清洁消毒工作应分槽进行。

6.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7.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于使用前能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8.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诊断、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9.浸泡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浓度应每日监测并记录,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10.对已知特殊感染患者和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等应专用内镜检查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1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储镜柜应每周擦拭清洁消毒1~2次。

12.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后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日更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