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房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应设置单间或分隔式病房,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一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m2,建议15~18m2,床间距≥1m,单间病房的使用面积18~25m2。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尽量使用抗菌药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一套。
(3)每张病床都应配备卫生手消毒液。
(二)ICU环境管理
1.基本要求
(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洁、消毒、晒干、分类放置。
(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空气
(1)使用时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吸入烟雾的房间为负压。但精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
(2)使用中应每日监测温度、湿度1~2次。
(3)定期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物表、手、及消毒液等进行监测。
(4)每小时至少12次气体交换,负压隔离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6次。
3.墙面和门窗
(1)定期使用清水擦拭,保持清洁干燥。
(2)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立即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
(2)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推荐消毒剂包括0.2%过氧乙酸和1 000mg/L含氯消毒剂。应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3)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5.物体表面 应使用消毒剂对卫生间、污物处理间、洗手池等台面进行清洁消毒,每日2次,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6.不适宜的做法
(1)在室内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
(2)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
(3)在入口处放置喷洒消毒剂的踏脚垫。
(4)在门把手上缠绕喷洒消毒剂的织物。
(三)ICU工作人员的管理
1.医务人员
(1)应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医生人数和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达到(0.8~1.0)∶1和(2.5~3.0)∶1。
(2)医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培训,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
(3)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4)进入工作区域应着清洁的工作服、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患者
(1)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
(2)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负压病房。
(3)经飞沫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应有缓冲间。
(4)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或相对独立的区域。病床间距≥1.1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5)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6)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7)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8)如无禁忌,应将床头抬高30°。
(9)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氯己定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3.探视人员
(1)应以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探视人员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如:手卫生、呼吸卫生礼仪。
(2)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或为婴、幼儿童及在社区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应谢绝探视。
(3)应指导探视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必要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导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探视时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鞋套或ICU内专用鞋。
(四)ICU物品的清洁管理
1.基本原则
(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定期消毒,污染时随时消毒。
(3)所有医疗器械检修前应先经消毒处理。
(4)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2.经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3.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电筒、血管钳、剪刀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床一套,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1次。
4.床栏杆、床旁桌、门把手等患者周围物品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每班至少1次,护理站台面、病历夹、电话按键、计算机键盘、鼠标等应每时擦拭清洁消毒至少1次。
5.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式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呼吸机外壳、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6.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罐、湿化瓶、咽喉镜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若被朊病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则应使用双层封闭包装袋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