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对禽流感与鸡瘟的论治,应当坚持中兽医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重于治。目前,对禽流感与鸡瘟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本病流行迅速,且血清型比较多,防制本病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性防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对鸡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之发生后传播迅速、病死率高,往往给鸡群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防疫工作是预防本病的重点。
禽流感又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平常老百姓说的鸡瘟称为亚洲鸡瘟、新城疫及假性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两者症状相似,但病原体不同。因禽流感有关内容在本书其他章节已有详细论述,现将鸡新城疫的有关中西兽医的论治介绍如下。
鸡新城疫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亚洲鸡瘟、伪鸡瘟、非典型鸡瘟。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功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具有毁灭性,对养鸡生产危害极大,目前该病仍是困扰我国养鸡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疫病。
本病的病原为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鸡、火鸡、鸽子、鹌鹑、珠鸡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中以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可从体内分离到新城疫病毒。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人也可发生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的症状。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但鸟类的带毒作用也不可忽视。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鸡蛋也可带毒传播本病,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人、畜及啮齿动物均可机械地传播病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近年来,免疫鸡群常因免疫失败而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
一、新城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为2~15天,平均5~6天。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并发感染、环境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
2.主要类型 国际上一般将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速发嗜内脏型新城疫(VVND;Doyle,1927):也称Doyle型新城疫。发病突然,有时鸡不表现有任何症状而死亡。起初病鸡倦怠、呼吸增加、虚弱、死前衰竭,4~8天内死亡。常见眼及喉部周围组织水肿,排绿色、有时带血的稀粪。有幸活下来的鸡出现阵发性痉挛、肌肉震颤、颈部扭转、角弓反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面部麻痹,偶然翅膀麻痹。病死率可达90%以上。
(2)速发嗜肺脑型新城疫(VPND;Beach,1942):也称Beach型新城疫。表现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可见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有时能听到“咯咯”的喘鸣声或突然的怪叫声,继之呈昏睡状态。食欲下降,不愿走动,垂头缩颈,产蛋量下降或停止。一二天内或稍后会出现神经症状,腿或翅膀麻痹和颈部扭转。在有些病例中,成年鸡死亡50%以上,常见病死率为10%;在未成年的小鸡中,病死率高达90%;火鸡病死率可达41.6%,而鹌鹑的病死率仅达10%。
(3)中发型新城疫(MND;Beaudette and Black,1946):也称Beaudette型新城疫。主要表现为成年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症状,以咳嗽为特征,但极少气喘。病鸡食欲下降,产蛋量降低并可能停止产蛋。终止产蛋可能延续1~3周,偶然病鸡不能恢复正常产蛋量,蛋的质量受影响。死亡仅见于幼雏。
(4)缓发型新城疫(LND;Hitchner和Johnson,1948):也称Hitchner型新城疫。在成年鸡中症状可能不明显,可由毒力较弱的毒株所致,使鸡呈现一种轻度的或不显性的呼吸道疾病。各种年龄的鸡很少死亡,但在小鸡并发其他传染病时,病死率可达30%。
(5)无症状型或缓发嗜肠型新城疫(LEND;Lancaster,1981):主要是肠道感染。
3.典型表现 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鸡群受到速发嗜内脏型和肺脑型毒株攻击时,可引起典型新城疫暴发。鸡群突然发病,常未表现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0%以上。随后出现甩头、张口呼吸、气管内水泡音、结膜炎、精神委顿、嗜睡、嗉囊内积有液体和气体、口腔内有黏液,倒提病鸡可见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病鸡拉稀,粪便呈黄绿色。体温升高,食欲废绝,鸡冠和肉髯发紫。后期可见震颤、转圈、眼和翅膀麻痹、头颈扭转、仰头呈观星状以及跛行等神经症状。面部肿胀也是本型的一个特征。产蛋鸡产蛋量迅速减少,软壳蛋数量增多,很快绝产。
4.特殊表现 非典型新城疫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多发生于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不高;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张口呼吸,有“呼噜”声,咳嗽,口流黏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成鸡产蛋量突然下降5%~12%,严重者可达50%以上,并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糙皮蛋。
(二)诊断
当鸡群突然食量下降,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排绿色稀粪,成年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应首先考虑到新城疫的可能性。通过对鸡群的仔细观察,发现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症状,结合尽可能多的临床病理学剖检,如见到以消化道黏膜出血、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新城疫。确诊需要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三)鉴别诊断
新城疫常与禽流感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1.鸡新城疫 呼吸有啰音,并发出咯咯喘鸣声;腿部麻痹,头部颤抖;食欲和饮水量下降,粪便呈绿色。剖检变化:腺胃黏膜乳头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小肠黏膜有圆形或枣核状坏死溃疡病灶,泄殖腔充血、出血,盲肠、扁桃体溃疡。
2.鸡禽流感 头部肿大,鸡冠、肉髯发绀,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腹泻,粪便呈绿色或黄绿色水样,病死率5%~30%不等是特征性症状;有的鸡群以呼吸障碍为主,呼吸有啰音且雏鸡的呼吸症状更严重。剖检变化:心肌灰白色坏死、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点、消化道有类似新城疫病变,特别是腺胃乳头肿大、出血,但与新城疫不同的是十二指肠、盲肠、扁桃体未见溃疡。产蛋鸡成熟卵泡囊充血、出血,腹腔内常见有卵黄渗出或破裂、卵泡血肿和变形等特异性病变。
另外,采用红细胞血凝试验可做定性鉴别,即鸡红细胞血凝试验两者均凝集,山羊红细胞凝集试验鸡新城疫病毒不凝集,禽流感病毒则凝集。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也可通过血清学诊断来判定。
二、新城疫的防制措施
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及监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不能单纯依赖疫苗来控制疾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注意饲料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特别要强调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提倡育雏、育成、成年鸡分场饲养方式。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建立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及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鸡种和年龄。坚持定期进行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一旦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立即隔离和淘汰早期病鸡,全群紧急接种3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如果把3倍量Ⅳ系活毒疫苗与ND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应用,效果更好。对发病鸡群投服多维和适当抗生素,可增强抵抗力,控制细菌感染。
三、中兽医防治瘟疫方剂
防治瘟疫方剂是指防治传染性疫病(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虫病)的方剂,往往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等综合性治疗法则,其作用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抗病原:一些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抑制或驱杀作用。常用的有清热解毒药中的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大青叶,以及其他中药如大黄、柴胡、常山、青蒿、苍术、黄芪、甘草、丹皮等。②增强免疫功能:不少中药(主要是益气类、滋阴类、助阳类)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从而减少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③防治并发症和继发感染:有些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不仅在于这种疾病本身,而且在于因这种病所导致的并发症或继发感染。④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有些方剂虽然不能对传染性疫病的病原起直接抑杀作用,但能调整机体,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如对某些传染性疫病的呼吸道症状、胃肠功能紊乱、机体虚弱等,应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调理,往往能收到良好疗效。⑤减少应激,延缓发病:某些传染性疫病有较长的潜伏期,是否发病、何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应激往往是导致传染性疫病显现或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防治,配合中药方剂调理,减少应激,可以延缓某些传染性疫病显现或防止其恶化。其代表方剂如下:
(一)矾雄散
出自《三农纪》,原无方名。
【组成及用法】 矾雄散由白矾、雄黄、甘草组方,共研为末,每只鸡每次1~1.5g,拌食饲之。
【功能与主治】 具有清热燥湿功能,可预防某些鸡病。
【方义解析】 矾雄散中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甘草具有补脾、润肺、解毒之功效,用以调和白矾和雄黄的燥裂之性。原文载:“若遇瘟,急用白矾、雄黄、甘草为末,拌饭饲之,熏以苍术、赤小豆、皂角、藜芦末”。这里所指鸡瘟,是古代对鸡各种急性热性病的泛称。
【临证应用】
(1)《新疆畜牧业》1985年第1期中载有自拟雄明散(由雄黄、明矾、甘草、腐殖酸钠组方)用于防治禽霍乱,即矾雄散加味。
(2)《内蒙古中兽药标准》(1988年版)中收载的鸡清瘟解毒片,其药物组成也与矾雄散相同。
(3)《中兽医医药杂志》1986年第6期报道,矾雄散的水浸上清液和混悬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价为1∶256。
(二)通鼻散
见《中兽医学杂志》1991年第1期,原方无名。
【组成及用法】 白芷100g,防风100g,益母草100g,乌梅100g,猪苓100g,诃子100g,泽泻100g,辛夷80g,桔梗80g,黄芩80g,半夏80g,生姜80g,葶苈子80g,共研为细末,拌饲喂(以上为100只鸡3日量),连用9天。
【功能与主治】 能散风、化痰、通窍,主治鸡传染性鼻炎。
(三)喉炎净散
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
【组成及用法】 板蓝根840g,蟾酥80g,合成牛黄60g,胆膏120g,甘草40g,青黛24g,玄明粉40g,冰片28g,雄黄90g,共研为末混饲料中每只鸡喂0.05~0.15g。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通利咽喉,主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四)银翘参芪饮
见《中兽医学杂志》1997年第2期,原方无名。
【组成及用法】 金银花500g,大青叶500g,黄芩500g,贝母400g,桔梗400g,党参400g,黄芪400g,甘草100g,加水15kg,煎煮20分钟取汁,按1∶5饮水,连用3天。
【功能与主治】 能清热解毒、化痰平喘、益气健脾,主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五)定喘汤
见《中兽医医药杂志》1987年第6期。
【组成及用法】 麻黄300g,大青叶300g,石膏250g,制半夏200g,连翘200g,黄连200g,金银花200g,蒲公英150g,黄芩150g,杏仁150g,麦冬150g,桑白皮150g,菊花100g,桔梗100g,甘草40g。煎汤去渣,拌于1天的饲料中喂5 000只鸡。
【功能与主治】 能清热解毒、化痰定喘,主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六)镇喘散
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
【组成及用法】 香附30g,干姜30g,黄连20g,桔梗15g,山豆根10g,甘草10g,明矾5g,皂角14g,合成牛黄14g,蟾酥3g,雄黄3g,使用时共研为末。每只鸡0.5~1.5g。
【功能与主治】 能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利咽喉,主治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喉气管炎。
(七)银翘蓝根煎
出自《畜禽鱼病防治新技术》,原方无名。
【组成及用法】 金银花15g,连翘20g,板蓝根20g,秦皮20g,白茅根20g,车前子15g,麻黄10g,款冬花10g,桔梗10g,甘草10g组方,煎汤饮水服,按每日每只鸡1g生药计,连用3天。
【功能与主治】 能清热平喘、利水涩肠,主治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八)参芪蓝根煎
出自《畜禽鱼病防治新技术》,原方无名。
【组成及用法】 党参10g,黄芪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20g,鱼腥草20g,黄柏10g,龙胆10g,茯苓10g,车前子15g,金钱草15g,枇杷叶15g,山楂10g,麦芽10g,甘草10g,煎汤饮水服,按每日每只鸡2g生药计,连用3天。
功能与主治:能扶正祛邪、利水通淋、化痰止咳,主治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九)喘咳清
出自《畜禽鱼病防治新技术》。
【组成及用法】 金荞麦、凤茄花、鱼腥草、板蓝根、麻黄、杏仁、半夏、桔梗、山楂、甘草组方,同研为末,鸡每千克体重1g,分早、晚2次混入饲料中投喂食,连用4~5天。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平喘,主治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四、禽流感防控措施
本病流行迅速,且血清型比较多,防制本病要贯彻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1.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
2.加强国家海关进口禽类和国内流通领域的检疫。
3.严格执行和完善养禽场(公司)的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4.发生禽流感疫情,应坚决采取以下措施:
(1)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与扑灭措施
①早期诊断。
②划定疫区:确诊后及时划定疫点、疫区。
③封锁:对疫点、疫区进行封锁。
④扑杀:扑杀疫区内感染禽。
⑤消毒:扑杀疫区内感染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
⑥紧急免疫接种:对威胁区内易感禽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2)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措施:
①可疑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时,要上报有关主管部门,经专家确诊为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采取与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相似的控制措施,隔离封锁发病禽场或禽舍,严禁将病鸡或可疑病鸡上市流通。
②加强消毒工作。
③改善禽只的饲养管理,冬春季节注意通风换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补充硒或某些中药,提高机体抵抗力。
④积极治疗病禽。
⑤做好病禽及病死禽的处理,严禁病禽和病死禽流入市场,阻止疫情的扩散,这是控制本病关键的一环。各级主管部门和养禽场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⑥免疫接种,根据禽流感发生的具体情况,对某些禽群可进行免疫接种预防。
⑦密切注视和监测本病的流行动态。
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治疗,应重视以下几点意见:
①目前,对禽流感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以上介绍的多种药物都是对症治疗,是增强禽体抵抗力的或是防止继发或并发症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应用对降低禽只的死亡,防止继发感染和影响病毒的复制都会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早期使用或预防性给药,其效果就会更好。
②使用药物防治必须与改善禽群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③任何药物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兽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④对禽流感目前尚无可靠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在禽流感流行过程中,不主张治疗,以防止疫情扩散。
参考文献
1 范 开.中兽医方剂辨证应用及解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刘钟杰.中兽医学.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于 船.现代中兽医大全.桂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焦库华.禽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2003
5 甘孟侯.禽流感.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编.农村地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问答.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 赵玉军.国家法定禽病诊断与防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