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禽流感、鸡瘟中兽医学研究思路
中兽医秉承传统医学的精髓,在世界动物医学领域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我国,在日本、韩国以及西方国家,都重视和关注着中兽医学的发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兽医学者乃至民众尝试了大量的中草药等用于鸡瘟与禽流感的防治,特别是针对鸡瘟者尤多,逐渐形成了民间方剂,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疫病是病原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作用于动物机体,并在动物机体与病原体的斗争中所表现的外在形式。在这一斗争过程中,环境条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病原体(也就是中医、中兽医指的邪气、戾气)的侵袭力和致病力决定着疫病的发生与否与发展趋势,乃至疫病发生的程度。而动物机体的抵抗能力(中医、中兽医指的“正气”)则与疫病的发生与发展乃至疫病的转归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疫病的防治上,体现最直接的就是“扶正祛邪”。
目前,在疫病防治方面考虑最多的是应用疫苗进行特异性的防治,也就是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方面,中医、中兽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疫苗佐剂的蜂胶,已经在动物灭活疫苗的应用方面日趋广泛。其他,如将黄芪制剂应用于弱毒疫苗的免疫佐剂,作为犬的五联苗稀释液,研制成功的犬浓缩五联苗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此可见,中兽医学在防治疫病中的应用有着很好的前景。我们认为今后应该着重开展以下研究:
1.开展饲料免疫增强剂的研制与开发研究 通过添加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制剂,来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药具有无残留、具有生物学活性等优点,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具有残留的药物的作用,从而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也是中医、中兽医学对人类的贡献。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动物性食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2.开展免疫增强剂在鸡疫病防制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研究筛选出对提高禽类免疫力具有特效作用的中药方剂,为防制禽流感、新城疫以及更多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做出贡献。
3.开展中药成分的免疫增强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开展黄芪多糖防制禽流感等鸡传染病和蜂胶等免疫佐剂的研究,以及进行其他更为广泛的中药制剂的研究,对人类利用中药制剂防治禽流感的发生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蜂胶疫苗佐剂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系统和扩大: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树脂并混入蜂蜡和其他分泌物经口加工咀嚼而成的一种黏稠物质。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蜂胶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突变、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目前蜂胶与其他药物合用,在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降低血管紧张性、抑制结核菌、治疗糖尿病、抗痛觉、抗过敏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食品、饮料、化妆品、植物保护和畜牧业等方面均有广阔用途。我国最早将蜂胶应用于动物疫苗佐剂的是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沈志强研究员,他首先将蜂胶用于禽霍乱疫苗,于1989年研制成功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同时,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开发及禽免疫增强剂及疫苗研制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又研制出ND蜂胶灭活疫苗、鸡传染性鼻炎蜂胶灭活疫苗、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蜂胶疫苗等。成立了山东省畜禽用蜂胶疫苗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推出了系列“沈氏畜禽用蜂胶疫苗”。
在蜂胶的应用上,还有鸭腺病毒蜂胶复合佐剂灭活苗、猪水肿病蜂胶佐剂多价灭活苗、鸡大肠杆菌多价蜂胶灭活苗、弓形虫蜂胶佐剂灭活苗、减蛋综合征蜂胶苗、鹅巴氏杆菌蜂胶复合佐剂灭活苗、兔大肠杆菌二价蜂胶灭活苗等等。
(2)应当加强黄芪等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出高效的抗菌、抗病毒药物: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西方人从19世纪开始认识到黄芪的医疗价值,1868年被一位研究东亚植物的医生Dr Alexander Von Bange首次描述,在1911年《中国的原料药》中,GA Stuart说黄芪作为滋补药、止咳药、利尿药具有很好的声誉。黄芪提取物是以黄芪干燥的根为原料提取的产物,商品提取物通常标化为含黄芪多糖70%。国内外对黄芪等中草药多糖类活性成分的研究较为深入,如我国张靖飞等进行了“复方黄芪多糖防治禽流感临床试验”研究。选用暴发禽流感H9亚型的某鸡场三栋鸡舍内28周龄产蛋鸡9 179只为试验动物模型,各栋鸡完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对照组用160mg/L的金刚烷胺饮水,试验组用复方黄芪多糖饮水,试验甲组剂量为200mg/L,试验乙、丙组剂量为160mg/L,试验14天。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在发病率上甲栋表现相同,乙栋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丙栋表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病死率上甲、乙两栋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丙栋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在产蛋率下降幅度上甲、乙、丙三栋表现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畸形(软壳蛋等)蛋率上甲、乙、丙三栋表现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复方黄芪多糖具有抗禽流感病毒作用,对产蛋率、蛋壳质量的恢复效果明显。通过防治试验的结果结合本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结论:①在禽流感暴发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应用复方黄芪多糖防治,均可大大降低鸡的病死率和产蛋率下降的幅度,复方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症作用;金刚烷胺可降低鸡的病死率,但影响鸡的产蛋率,对产蛋率、蛋壳质量的恢复效果甚微。②初次发病的耐过鸡群显然对本病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因本病破坏鸡免疫系统,不少鸡群往往在初发20~30天后会有不同程度地复发,如果初发后添加复方黄芪多糖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复发。③应用复方黄芪多糖防治本病在降低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恢复方面明显优于金刚烷胺。④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升阳、生肌、扶内固本的药效。复方黄芪多糖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Ⅰ、黄芪多糖Ⅱ等多种免疫增强物质,再配以独特的增效剂,能激发机体产生大量白细胞干扰素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而且能强化体内的体液免疫途径,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改善微循环,有效地调理和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病毒产生干扰、吞噬、结合作用,多种途径杀灭病毒和细菌,并有调节机体代谢功能紊乱之功效,增强禽类抗病能力。
除黄芪多糖外,还有很多的多糖类具有抗自由基、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①具有抗自由基作用的有茯苓多糖(PP5)、刺五加多糖(A5P5)、库拉索芦荟多糖等。②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有巴西蘑菇多糖、银杏外种皮多糖、香蕉粗多糖等。③具有增强宿主免疫功能作用的有人参多糖、香菇多糖、白边岛衣多糖、甘草多糖、地黄多糖、云芝多糖(PSK)、附子多糖、蘑菇多糖等。
4.进一步加强中药民间验方预防疫病方剂的效果证实、机制探讨、活性成分分析等科学研究,鼓励研究人员深入开展研究 通过发掘民间验方的真实药效,对其作用机制、活性成分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
5.加大力度整合新方剂、整理旧验方研究 通过对旧验方的整理、研究,明确其作用,并依据现代中医、中兽医学理论和实践,整合出新的有效的方剂,以发挥中兽医学在动物疫病防制上的重要作用。
6.根据现代研究成果,研制新的具有特效的抗疫病方剂 现代中医学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兽医学借鉴,同时应进行中医、中兽医学的联合攻关,对防治人畜共患疫病更具有实际意义。
7.鼓励开展中兽医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基础研究,以实验研究为起点,逐渐过渡到临床研究 目前,动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在动物疫病的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综合防制技术(包括诊断方法、免疫制剂、综合措施等)等,极少涉及中兽医学内容,而涉及中兽医学防制动物疫病的更少。从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1 158篇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78.31%为涉及传染病防治等的预防兽医学内容,13.98%为涉及基础兽医学内容(包括中药研究),4.15%为临床兽医学内容(包括中药内容),3.54%为涉及法律法规、管理等内容。其中,与中兽医有关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5.7%,与疫病有关的中兽医研究占2.5%,而涉及新城疫中兽药研究的仅1篇(0.084%),而涉及禽流感中兽医防治研究的为0篇。由此可见,对传统兽医学研究远远不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中兽医相关防治禽流感、新城疫的研究和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十分不足。
8.中兽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可以为中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禽流感、鸡瘟中兽医学研究的意义
深入开展中兽医学研究,特别是针对禽流感、新城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民以食为天,吃上有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当今人们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目前,动物性食品占人们食物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当今饭桌上的“主食”。但是人们还不清楚,我们每天食用的动物性食品,大量是应用各种化学药品催生、“保健”而来的。因此,由于食品中农药、化学药物的残留,使我们在食入食品的同时,而同时食入了药物,特别是不按照规定将人类专用药物投给畜禽,尤其是抗生素,使人类体内的病原体对每天少量摄入的药物产生了“抵抗力”而能够耐受这些药物。因此,追求无公害的食品就成了当今人类的时尚。中草药因其无残留而且可以改善动物食品的品质、风味等,受到人类的欢迎。所以,中草药在动物性食品生产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但合理而科学地应用中草药为畜牧业生产服务,必须以科学的研究为前提。
2.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大量畜牧业产品不能打入国际市场,其瓶颈主要是疫病的困扰、化学药物的残留等,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中草药的作用,在进行防病、治病的同时,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以提高我国动物性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是弘扬祖国医学、发展祖国医学的需要 中兽医学研究不仅为动物应用中草药防病、治病、保健起重要作用,而且,各种动物模型的建立,也同样为中医学实验研究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4.是中兽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中兽医学是我国动物医学乃至世界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研究基础薄弱、研究人员少、层次不高,影响了中兽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开展。因此,以国际上防制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迫切需求为契机,积极开展中兽医防制畜禽重大疫病的研究,必将推动中兽医学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玉军.国家法定禽病诊断与防制.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
2 甘孟侯.禽流感.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韩庆功.免疫增强机制在鸡疫病防制中的应用.动物医学进展,2005,(6):55
4 张靖飞.复方黄芪多糖防制禽流感临床试验.动物医学进展,2003,24(3):124
5 李宏全.黄芪多糖对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力的影响.中国兽医科技,2001,31(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