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膝关节镜手术的基本技术

膝关节镜手术的基本技术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灌注液体是否进入关节腔时,可开放进水管,若已进入关节腔则整个髌上囊迅速膨胀;若进水困难,局部肿胀,则为进水管位置错误。前外侧入路用尖刀切开皮肤及皮下,改用钝锥穿入关节腔,并顺便观察钝锥与胫骨平台所成的角度,以了解切口高低并做相应改正,一般在30°以内。

(一)体位

下垂式仰卧位:患腿固定于固定架内,同时股部上1/3置止血带,双下肢自然下垂。

(二)操作技巧

1.麻醉后,患者平卧于手术台,大腿架固定好,确定好正确手术入路,备好止血带。消毒、铺无菌巾,安放好手术器械。膝关节灌注液体,应维持一定水压,一般灌注瓶悬挂高于膝关节1m,灌注胶管较粗,与进水套管相连接,灌注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常规做关节腔穿刺,注意关节液量、颜色、黏稠度,必要时送生化、细菌培养等检查。怀疑结核性病变时须做特殊检查。正常关节液呈淡黄色,为稀黏液体,易凝固则应怀疑类风湿病变;酱油色滑液应注意色素沉着、绒毛;结核性感染关节液呈淡红色。关节内骨折关节液中有血液及脂肪滴;化脓性感染关节液呈混浊白色。

2.在穿刺过程中,注意勿损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髌骨外上入路(SL),切开1cm切口后,用锐利穿戳器刺入髌上囊,试抽是否有液体,若有直接灌注液体,否则,取出锐利套针,改用与肢体平行方向对准髌股关节穿入。确定灌注液体是否进入关节腔时,可开放进水管,若已进入关节腔则整个髌上囊迅速膨胀;若进水困难,局部肿胀,则为进水管位置错误。前外侧入路(AL)用尖刀切开皮肤及皮下,改用钝锥穿入关节腔,并顺便观察钝锥与胫骨平台所成的角度,以了解切口高低并做相应改正,一般在30°以内。前内侧入路(AM),最好在关节镜监视下穿刺,针头刚好于半月板上方通过。

3.观察要有一定顺序,重要的是养成一种习惯,一般检查顺序为:

(1)髌上囊、髌股关节;

(2)内侧沟;

(3)外侧沟;

(4)前内侧室,即内侧髌股间隙,了解内侧股骨髁、胫骨平台,内侧半月板;

(5)后内侧间隙,了解后关节囊;内侧半月板后角、后交叉韧带;

(6)髁间窝:了解髁髁间嵴、前后交叉韧带、髌下脂肪垫;

(7)外侧腔室:了解股骨外踝、胫骨外侧平台;

(8)后外侧间隙:了解半月板后角、腘肌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