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栓塞术是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将栓塞物有控制地注入靶器官的供应血管内,并使其中断血供,以达到止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消除某些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
(一)栓塞物
栓塞物是经导管送入,用以堵塞靶血管、中断血流的材料,种类较多,先决条件是要适应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病变的栓塞治疗需要。理想的栓塞物应符合以下要求:无毒,无抗原性,异物反应小,易经导管注入,能按需要栓塞不同口径、不同流量的血管,且不透X线。根据栓塞物的不同临床用途,如果按血管闭塞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种;按能否被机体吸收,又可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种;按阻塞血管部位,又可分成外围性和中央性栓塞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栓塞物有以下几种:
1.自体血凝块 闭塞血管时间一般为24~48h,注入靶血管后在纤溶系统作用下,几小时后就开始溶解,以后血管逐渐再通,恢复供血。
2.明胶海绵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栓塞物,可按需裁剪成条状及颗粒状,经导管注入。除可阻塞较大口径动脉外,也可阻塞较小的动脉。明胶海绵可被机体完全吸收,闭塞血管时间一般为2~4周。
3.碘化油 为含碘油剂。由于碘化油有较高的黏滞度并可被乳化成微滴,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栓塞治疗。它可阻塞直径20~50μm以上的肿瘤血管,属于外围性栓塞剂,能较完全和长时间地阻塞肿瘤实质的血供。由于含碘,它可在X线下显影,便于操作和疗效跟踪复查。此外,碘化油和抗癌剂可混合成乳剂,注入后既能闭塞血管,又能缓慢释放化疗药物,故又属一种肿瘤的化疗性栓塞剂。
4.螺圈 为不锈钢制成,亦称弹簧圈,为永久性栓塞物。一般用于止血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5.静脉硬化剂 常用鱼肝油酸钠,用于闭塞曲张静脉。它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和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沉淀物可导致血流迟缓和淤滞,故常用于精索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的栓塞治疗。
6.其他 临床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栓塞物如聚乙烯醇(PVA)、可脱落球囊、无水乙醇、蓝色组织Z胶(NBCA)、真丝线段等。此外,也有人将放射性微粒用于肿瘤栓塞,并兼有放疗作用。
(二)栓塞物运送导管
运送栓塞物,将栓塞物送入靶血管内的导管有以下3种。
1.血管造影导管 其头端有不同的形状,依据它在血管内不同的力学特点,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不同器官的血管内。通过导管可送入或注入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碘化油及螺圈等。
2.双腔阻塞球囊导管 导管前端可膨胀的球囊能阻断靶血管血流,防止在栓塞物注入时,反流至正常血管造成误栓。它也常用于术前暂时性的阻断血流,能为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的外伤患者,如肝脾等实质器官破裂的患者,赢得手术时间。
3.同轴导管 亦称微导管,外径在lmm以下。操作时,先将血管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器官动脉,再将同轴导管经血管造影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病变区血管内,注入栓塞物。
(三)插管及栓塞技术
一般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插管,常用来穿刺的动脉有股动脉、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和腘动脉等。在选中动脉血管摸到动脉搏动后,将穿刺针插入动脉内,拔出针芯,缓慢回抽,至穿刺针喷出动脉血后,插入导引钢丝,拔出穿刺针,按治疗需要,可沿导丝送入导管鞘及不同形状的血管造影导管,再拔除导丝,即可行选择性插管和血管造影。在行诊断性血管造影后,根据病变的确切部位、性质和血管解剖特点,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尽量使导管接近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栓塞物,在电视屏幕监视下缓慢注入或送入栓塞物,直至血流被阻断。栓塞过程中,要绝对避免栓塞物反流至正常血管内,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栓塞结束后,要行造影复查,以观察栓塞效果。
(四)临床应用
1.控制出血 栓塞治疗可控制体内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
(1)外伤性出血:采用栓塞治疗,可达到根治或为手术创造条件的目的。对于肝、肾、脾外伤性破裂出血,骨盆骨折所致的盆腔大出血、鼻出血、胸壁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栓塞。对需进行手术止血但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者,可用球囊导管暂时中断靶器官血流,控制休克,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2)医源性出血: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的医源性出血,如:活检术术后,手术时因误伤血管或术后因感染引起的动脉炎动脉瘤破裂出血等。
(3)肿瘤出血:身体各部位的实体肿瘤出血均可行栓塞治疗,疗效肯定。
(4)溃疡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对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
(5)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采用经颈静脉穿刺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来控制出血,疗效十分肯定,优于外科分流术和胃底静脉结扎术。
(6)支气管大咯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2.治疗血管性疾病 包括动静脉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和动脉瘤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性病变,治疗价值更大。
3.治疗肿瘤 栓塞的目的可以用做术前准备或进行肿物姑息治疗。
(1)手术前栓塞:适用于富血管性肿瘤的术前准备,通过术前栓塞可以达到如下目的:①阻断肿瘤血供,减少术中出血;②造成缺血梗死,使肿瘤肿胀和水肿带形成,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利于术中分离和彻底切除;③阻断血供,无静脉血回流,在手术时可能会减少因挤压肿瘤而造成的癌细胞静脉内播散的概率。手术前栓塞方法可应用于脑膜瘤、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富血管性肾癌和盆腔内肿瘤等,但不适用于少血管和无血管性肿瘤。
(2)姑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可采用栓塞治疗。少数病例栓塞后病情会改善,肿瘤缩小,由不能手术而转变为能手术切除。肝癌化疗性栓塞的临床效果可与手术切除效果相媲美,且损伤小,治疗适应证广。
目前对一些良性肿瘤的栓塞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子宫肌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
4.消除病变器官的功能 主要用于脾、肾和甲状腺,通过导管栓塞技术来实现。
(1)内科性脾切除:通过导管栓塞术,来消除脾功能。它可用于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脾大或脾功能亢进。一般多使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技术,此方法优点是既可保留部分脾功能,又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增加了脾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性。
(2)内科性肾切除:通过栓塞肾动脉,造成肾缺血梗死,以消除肾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它多用于治疗不宜行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的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患者、恶性高血压的晚期肾衰患者、肾病所致严重蛋白尿患者、肾衰竭血液透析出现大量腹水以及不明原因的大量血尿患者。
(3)内科性甲状腺切除:通过导管栓塞术,消除甲状腺功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五)栓塞治疗的反应与并发症
器官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坏死,在临床上可引起栓塞后综合征,包括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反射性肠扩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上述症状,对症处理,并可在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一般情况下,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