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械规格
银质针由85%白银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经抽丝分段,针粗约1.0~1.1mm,针柄用细银丝做紧密的螺旋形缠绕,针端尖而不锐。针尾焊接成小圆球形。针柄长度为5~6cm,针体的长度分为6、8、10、12和15cm 5种规格。
(二)治疗特点
1.肌筋膜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区),不是一般针刺所涉及的穴位,故银质针针刺要比普通针灸部位深而且范围大。
2.针体较粗,直径为1.0~1.1mm,不会因为肌肉的过度收缩而引起断针或滞针。
3.质地较软,以白银为主体原料的银质针质地较柔软,此特性决定该针可以沿着骨膜的骨怀凹面,弯曲推进而不折断,有利于较远距离的针刺,以扩大治疗面,且容易准确地刺到疼痛部位。
4.传热作用快,银质针针刺,须用艾绒燃烧加热,由于白银的传导热能快,电阻小,且针体、针尖温度并不很高,故患者仅感觉局部温热,比较舒适。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由颈椎管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疼痛,包括颈肩臂痛、腰痛腿痛、头部与面部痛、肩周炎、膝关节病、跟底痛。
(2)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血管神经受累的临床病症,包括半身麻木、发凉、多汗或上下肢发凉麻木,头晕、眩晕症、耳鸣、视物模糊、头部发木、眼胀、张口困难。
(3)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脏器功能障碍的征象,包括痛经、阳萎、生殖器痛,胸闷、气短、失眠、心悸,腹胀、腹痛、便秘,尿频、尿急、排尿无力。
2.禁忌证 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肾衰竭者;月经期、妊娠或贫血导致体质衰弱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四)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操作步骤
(1)依针刺治疗需要,采取相应舒适的体位,治疗头颈背部可采用坐位,并取颈部前屈位。腰部或臀部则采取俯卧、侧卧体位,股内侧部或膝踝关节部取仰卧位,以利操作,且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
(2)依据病情的需要,确定针刺部位与范围。在软组织痛的特定病变组织中,选取压痛点,一般压痛点之间的针距为1.0~2.0cm。故称为“密集型”针刺法。压痛点多为肌肉或肌筋膜与骨膜的连接处,具有严格的解剖学分布,同手术松解的部位和范围相一致。
(3)在无菌操作下,每个进针点分别以0.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形成直径约5mm的皮丘,使艾球燃烧时不会产生皮肤的刺痛与灼痛。对于较大部位的压痛区域如腰部、臀部或颈背部,目前已采用恩钠乳剂局部涂抹进针点,2h后即产生麻醉作用,进针区域皮肤、皮下肌肉可以达到无痛。
(4)选择经高压消毒的长度合适的银质针,分别刺入皮丘,对准深层病变区域方向,做直刺或斜刺。经皮下、肌肉或筋膜直达骨膜附着处(压痛点),引出较强烈的酸胀沉麻针感为止。通常软组织病变愈严重,其针感愈强,往往合并有痛觉。每一枚针刺入到位后,不必提插捻针。
(5)进针完毕后,在每一枚银质针的圆球形针尾上,装一直径约1.5cm的艾球,点燃后徐徐燃烧。此刻,病人自觉治疗部位深层软组织出现舒适的温热感,痛觉全然驱走。由于皮丘的麻醉作用,针体的发热作用不会使皮肤产生灼痛。
(6)艾火熄灭后针体的余热仍有治疗作用,须待冷却后方可起针。逐一起针后,在每一针眼处涂2%碘酒。夏秋季让其暴露,冬春季纱布覆盖。4d内忌与水接触,以免进针点感染,无需口服抗生素。
2.注意事项
(1)在同一个病变区域,通常仅需做一次针刺治疗;多个病变区域的治疗,间隔时间以2~3周为宜。银质针针刺后,人体软组织会进行一次应力调整,特别是邻近部位,表现为明显的肌紧张。而针刺部位,则往往处于肌松弛状态。
(2)对颈椎和胸椎病变伸肌群,尤其是肩胛骨脊椎缘附着的软组织,针刺要特别谨慎,切勿刺伤胸膜或脊髓神经,颈椎、胸椎的其他部位,以及锁骨上窝软组织病变区域,禁忌做银质针治疗。
(3)银质针治疗不需用针刺手法产生补泻作用,也不需用强刺激手法产生镇痛作用。因为密集型的针刺方法,能够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和肌肉松弛效应。
(4)若艾球燃烧加热值高峰时,因针体选择不够长,会使针眼周围皮肤产生灼痛难忍,此时,可用备好的装满凉水的20ml注射器,将水从针头喷至灼热的针柄,瞬间即可降温,消除灼痛。切勿使用乙醇代替凉水,以免引燃乙醇,发生烫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