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把年龄大于65岁者称为老年人。老年是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地增加。而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和老化性疾病,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常见的心理反应。
(一)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智力功能 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减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如果伴有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或者因失去亲人而变得孤独,可加快智力功能减退。有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行脑力和体力锻炼,其智力功能可保持相当长的时期。
2.情绪 有的老年人情感变得脆弱,不稳定,甚至像小孩一样,容易激动,有时因小事而兴高彩烈,有时不顺心则不安、生气、哭泣。长期独居者,常有严重的抑郁。
3.人格 较多的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通过这种顽固性以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
4.生活方式 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离家独立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二)老年病人的心理反应
尽管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老年人一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也不愿别人说自己衰老。因此,一旦生病,意味着对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故而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而老年人对疾病的态度通常是宁愿被动地接受,而不愿主动寻求有效的治疗,这样更加重疾病的进展。老年人的心理反应一般有如下几种:
1.否认心理 有些老年人由于害怕别人讲自己年老体病,或者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拒绝承认有病,不愿就医,尽管患病,仍勉强操劳,以示自己无病。
2.自尊心理 老年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固执、自怜、自弃、坚持己见,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从别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有时甚至突然拒绝进行治疗和护理,有时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如独自上厕所大小便,走路不要扶,坚持原有饮食习惯等,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3.恐惧心理 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故而出现怕死、恐惧、激惹等情绪反应。有时则害怕发生严重并发症,担心无人照顾,出现焦虑不安。
4.幼稚心理 有的老人生病后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难以做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病友发生冲突,容易哭泣,自控力极差。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对家人和医护人员依赖,自己能做的小事情也要别人帮助。
5.自卑、抑郁心理 由于长期孤独寂寞、社会角色的改变、家庭地位的下降,使很多老人产生悲观情绪,一旦生病,感到自己在世日子不会太长,许多想做的事情又力所不及,往往更加悲观、自卑、无价值感,因此而自杀的老年病人并不少见。
对于老年病人应尊敬和重视,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谈话要有耐心。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根据老人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恰当的心理护理,这样可以减轻老年病人的心理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