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将60~65岁以上这一阶段称为老年期。人走向衰老是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医学的进步,老年期将成为人生中最为漫长的阶段。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年期的心身卫生问题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1.保持乐观的情绪 老年人的情绪要乐观,但又不要过分激动。任何人生活中总有不尽人意之处,老年人必须保持稳定的心境,淡然置之,不受外界刺激破坏良好的心境。老年人的情绪突然变化,过分激动对身体也是有害的,情绪变化大起大落就会导致大脑活动紊乱和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不思饮食、失眠等,若高血压严重的就容易发生中风。
2.合理用脑,防止衰老 俗话说:人已老要不服老,不服老才不易老。人老是客观事实,虽然老年人年龄大了,脑细胞的数目减少,但是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脑细胞越用越灵活。
现代社会提倡终身教育,为老年人开办大学,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老年人的脑细胞萎缩和老化,使他们继续保持原有的智力水平,其他如阅读报纸、看小说、杂志、下棋、听音乐等都有利于大脑的活动,使大脑经常处于一定的活跃状态,以延缓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衰老进程。
3.要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过度紧张有碍于老年人身心健康,但无所事事,没有适度的紧张也有损于身心健康。要维持心理上适度的紧张,首先生活起居要节律化,古语云:“起居无节,半百而衰”,老年人都应引以为戒。其次老年人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继续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社会地位,延缓心理上的衰老过程。
4.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老年是许多危机和应激因素集中于一起的时期。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更多的东西。如退休引起的社会角色的消失,收入减少,离开热爱的工作和熟悉的朋友,晚年丧偶,体弱多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许多心情不安的各种应激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威胁下,会破坏老人晚年的幸福。因此,政府、单位、邻里、家庭亲友都应对老人给予关心、安慰和支持,为老人建立起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网,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提供方便满足老人各种社会需要,以保证老人欢渡晚年。
(谢旭光 陈佐明)
参考文献
1 李鸣杲,金魁和主编.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2-216
2 张开汉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25-149
3 胡佩诚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0-90
4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9-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