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静脉治疗原则和血管评估

主动静脉治疗原则和血管评估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得已的情况下给病人放置PICC导管,由于肘静脉全部硬化、损伤,置管失败。2.肿瘤病人输入化疗药物,胃肠外静脉营养液,输入pH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渗透压高的药物,反复采血,输入血制品,危重躁动的病人应采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输液。5.采取的各种静脉输液通路均应在病人自己意愿基础上实施,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港植入均应在病人签字后操作。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常用途径,长期以来护士按医嘱行事,很少考虑病人的将来,是一种被动的静脉治疗(图1-14)观念。

(一)被动静脉治疗

图1-14 被动静脉治疗

(二)被动静脉治疗恶果

1.外周静脉损伤、静脉炎、化疗液体外渗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坏死(图1-15,图1-16)。

2.频繁更换血管通道器材。

3.给病人既造成痛苦又加重了经济负担。

典型病例:患者,男,患树突状细胞肉瘤,在第一年的化疗中用头皮针和留置针反复进行外周静脉治疗,导致患者身上已无处可以再扎了。不得已的情况下给病人放置PICC导管,由于肘静脉全部硬化、损伤,置管失败。此后在两年的治疗中该病人用锁骨下静脉导管,每根导管用3~4个月,因堵塞、脱出、感染或怀疑感染而拔出,重新置管。患者因左侧患有肿瘤,全部从右侧穿刺,又很难一次成功,反复穿刺已形成瘢痕。在已受到不计其数的针痛,夜间担心导管脱出睡不好,不能很好地洗澡,换药费用大约40元/次,经济负担重。最后病人决定用静脉输液港。因此,及早为患者做静脉评估,及早选择合适的血管通道器材就成为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1-15 被动静脉治疗恶果Ⅰ

图1-16 被动静脉治疗恶果Ⅱ

(三)主动静脉治疗

临床主动静脉治疗流程见图1-17。

图1-17 主动静脉治疗

(四)主动静脉治疗的实施

如何把主动静脉治疗理念落实到静脉输液治疗中,并且实施下去。

1.首先对护士进行“主动静脉治疗理念”的培训。

2.对病人通过展板和宣教的方式普及一些静脉输液通道知识及其适应证、优势和弊端。

3.建立病人第一次输液前评估制度及输液前评估要素。

4.制定不同病人选择静脉输液通道器材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以上措施可以使护士在静脉治疗工作中有依可循。

另外,病人入院第一次输液时,输液护士必须对下列因素进行评估,从长远治疗角度考虑,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器材。

1.患者因素:病人的意愿、经济条件、血管情况、是否活动自如、能否自行护理,病人的生活方式、职业、娱乐方式以及病情是否允许。

2.治疗因素:治疗时间、药物种类、pH和渗透压。

3.静脉通道器材因素:器材技术性能是否领先,价格是否较低,并发症是否最少,维护是否方便,费用是否较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如何。

在静脉输液前,应考虑到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因素:药物的pH,液体的渗透压,是否是强刺激、强灼伤。

美国BD公司推出的DecisⅣ鱼骨图(图1-18)是一种输液治疗程序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输液治疗的分析帮助临床护理工作者达到输液治疗的最佳效果,我们在静脉输液中可以遵循。

图1-18 BD鱼骨

(五)选择静脉输液通道器材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1.良性病患者输入等渗液体和等渗药物,输液时间短,家庭经济困难的采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输液。

2.肿瘤病人输入化疗药物,胃肠外静脉营养液,输入pH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渗透压高的药物,反复采血,输入血制品,危重躁动的病人应采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

3.异体、半相合骨髓移植,需要双腔导管静脉给药的患者,给予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输液。使用时间≤45d。

4.肿瘤病人需要长期间歇性化疗,经济条件好的,采用静脉输液港输液,根据该病常规的化疗方案选择单腔或双腔静脉输液港。

5.采取的各种静脉输液通路均应在病人自己意愿基础上实施,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港植入均应在病人签字后操作。

6.经常对病人输液方式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不但要注重病人的近期满意率,更要注重病人的远期满意率,不断改进选择静脉输液器材的合理性。

(乔爱珍 马 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