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医学之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统属中医学的偏头痛范畴。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两者多发生在一侧,也可发生在双侧。三叉神经痛常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其中部分患者与月经周期有关;男性亦可发生,而以中老年人为多。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

【病症概述】现代医学之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统属中医学的偏头痛范畴。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两者多发生在一侧,也可发生在双侧。三叉神经痛常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其中部分患者与月经周期有关;男性亦可发生,而以中老年人为多。偏头痛则无论男女均可发生。疼痛多为一侧,少数为双侧性,周期性发作闪电式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随后逐渐减轻而至缓解。痛前常有先兆症状出现,如嗜睡、倦怠、忧郁感,眼前出现闪光或暗点,有时还可出现面唇和肢体麻木、失语等,先兆症状后20~30分钟,即出现偏头疼。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多沿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日发作数次,电击或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来去突然。在鼻旁、口周、牙龈等处可有压痛点(扳机点),如果触及这些部位可以诱发发作,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单发于眼支(第一支)者较为少见。其痛多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射。本病多为慢性,可延至数年或数十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操作方法】

方法1:取大椎、风池、完骨、翳风、下关、太阳、阳白、四白、地仓穴。采用抽气罐药罐法。用青霉素瓶做的小抽气罐具,装入半瓶左右的药液(细辛、草乌、川乌、丁香、白芷、冰片、荜茇、红花、洋金花各10克,川芎、川椒各15克,全虫6克,加入75%的酒精250克中,浸泡1周,去渣留液备用),扣于以上所选穴位,用注射针刺入抽气罐的橡胶盖中,抽出罐内空气,使罐具牢牢地吸拔于皮肤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方法2:取太阳、胆俞、肝穴俞。药垫拔罐法施术,用白芷15克,川芎6克,细辛3克,共研极细末,再加冰片0.3克同研,然后加面粉6克和匀备用。每取15克用白酒调和成膏药状,做成3个药饼(药饼大于罐具口径),分贴于3个穴位上(每次去一侧穴位),然后进行拔火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起罐后,药饼仍贴于原处,3~4个小时后取下。同时配用塞鼻方(细辛0.9克,公丁香3粒,瓜蒂7个,赤小豆7粒,冰片0.2克,麝香0.1克,白芷3克。共研细末,储瓶备用)。每取黄豆大的药末塞入鼻孔内,左侧痛取右鼻,右侧痛取左鼻。每日2次。或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微出血为度,再进行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偏头疼。多年使用,效果很好。

方法3:第一支痛取攒竹、丝竹空、阳白、中渚穴;第二支痛取迎香、四白、口禾髎、角孙、合谷穴;第三支痛取下关、大迎、颊车、内庭、翳风穴。风寒阻络型配风池、外关穴;风热阻络型配曲池、大椎穴;肝火上逆型配曲泉、侠溪、支沟穴;气虚血瘀型配膈俞、肝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穴。均可采用单纯拔罐法。风寒阻络者可用闪罐法,风热阻络、肝火上逆者,还可用刺络拔罐法;气虚血瘀者可用留针拔罐法。以上均可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4:取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穴。第一支痛配阳白、攒竹;第二支痛配太阳、四白、巨髎;第三支痛配颊车、大迎。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皮肤微出血为度,再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1个,不必全用。

方法5:取太阳、肩髃、合谷穴(均取患侧)。采用刺络拔罐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针后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