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解说】百合病,归宗其源为一条,由燥气、津伤、虚热在肺中,遂致百脉之空虚,由此诸证变端相继而起之也。
肺朝百脉,即百脉受肺之荣华滋养;百脉之所以为病,归宗根源,肺燥津伤虚热在其中,故为百合病;也有认为百合病证候,虽是百变不定,但必以清肺养阴之百合为治,才可愈病,所以名百合病。
百合病,证见意欲食却又不想吃;想说话而常默然不语;想睡但不能安卧之;想行走却不能行;进食或有很香美,但又不愿闻及食物之气味;如觉寒冷却又不恶寒;如觉发热也无热;口中苦;小便之色深赤;服用诸药不能治愈,服药后会剧吐下利,丢魂失魄,如有神灵之作祟;证候之变幻莫测不定,外表看似无病,身形安和如平常人;唯其脉微数,口苦,小便赤,诸证始终不变。
毎溺时头痛者,阳气下走,津液下泄,病较为甚,需经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身形淅淅然畏冷怕风,病较轻浅,可四十日愈之也;若溺时快然,并无太过之不适,但觉头眩者,病更轻,约二十日愈;百合病之证候,可在伤寒未病时先见之,或病伤寒四五日时即见之,也有伤寒得之二十日,或病一月才微见证候,各随病之轻重缓急,辨证施治,乃可愈之。
【原文】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解说】百合病,肺气燥,热伤阴,津液受损,不可发汗。今却汗之,重创阴津,滋生虚热之变;故百合病发汗后者,证必加重,仲景在条文中,虽未明言,由方测之,当口渴唇燥,渴欲作饮之候,此乃肺热阴伤,燥气虚火扰动之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解:百合清肺养阴;知母性味苦寒,润燥养阴,清热保肺;两者共奏育阴清肺、滋液生津之功;并以泉水之清凉,分别煮知母、百合,更增养阴清热之效。
【原文】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解说】百合病,肺气燥,热伤津,虚火内燔;下之后者,虚火随之入里;仲景虽未列举下后证候,由方测之,胃气上逆,热与下焦水气相结,小便不通利;故以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解:百合清肺生津;代赭石重镇,降其逆上之胃气;滑石利水,通导下窍,引热下泄,从小便而出之也;三者合之,取方名曰滑石代赭汤。
【原文】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解说】百合病吐之后者,伤及阴津,发越阳气,脏气不安;仲景虽未举出误吐后之证候,但其阴伤津损虚逆,仍占主导,故以百合鸡子汤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解:百合清肺养阴,合鸡子黄血肉有情之品,冀增养阴生津之功效。
【原文】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解说】百合病,未经吐法、下法和发汗之先,所见证候如第一条之叙述,虽是变幻不定,但必口苦,小便赤,脉微数,此乃肺有燥热,阴虚津伤之缘由;百合地黄汤主之,这是百合病之正治方。
百合地黄汤方解:百合之清肺热,养肺阴;生地黄汁之清营滋阴;泉水之甘寒清热;煎药方法是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合地黄汁,和匀后,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病之转愈者,不再服;因地黄之汁色黑,故见大便之发黑当如漆,不必惊恐。
【原文】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解说】百合病,肺燥阴伤、虚热不清,迁延日久之不愈,津伤液耗之更甚,其变成口渴而未见他证者,仍以正治之方百合地黄汤进服;并以百合洗方主之外洗。
百合洗方:可将百合入水中浸一宿后,取浸渍之水洗身;盖肺主皮毛,故以外洗皮肤之法,滋阴润燥,有利于百合病之痊愈;再食以用面制作之煮饼,调养正气,但勿食之以盐豉,免使口渴之加重也。
【原文】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 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解说】接续上条之变成口渴者;百合病,经百合洗方外治后,口渴未见瘥缓,肺之阴虚燥热剧甚,故以内服“栝蒌牡蛎散”并治之,庶几滋阴清热,咸寒泄热;盖百合病之正治方剂,应是百合地黄汤,所以,栝蒌牡蛎散应与百合地黄汤一并服用。
栝蒌牡蛎散方解:栝蒌根,苦寒清热,滋阴生津;牡蛎,性味咸寒,敛阴抑阳,生津清热,泄走下行。
【原文】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解说】百合病之久治不愈,阴虚津伤更甚,虚热向外越出,迫于皮毛肌腠,遂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解:百合之滋肺阴、清肺热;滑石乃清热利水,虚热从下窍走泄,可以不变为向外之发热。
【原文】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解说】百合病,肺之阴虚津伤,虚热恋肺;病久会阴损及阳,阳伤阴损,此是阴阳互根之道理。
百合病,病后见于阴者,阴寒太过,阳气不足,宜以温煦之阳法救之;阴盛阳微,见阴攻阳,乃复下之,苦寒伤阳,攻伐阳气,乃是不正确之治法,故“此亦为逆”也。
百合病,病后见于阳者,阳热亢盛,阴虚津伤,当以滋阴生津之阴法救之;阳热太过,见阳攻阴,复发其汗,伤其阴、损其液,虚阳外越,此为逆也。
【原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说】狐惑之为病,顾名思义,其证候之变幻不定,如狐狸之心情疑虑莫测,故与百合病证候之多变相近似,乃将狐惑病列于同一篇章中论述之。
狐惑病,其状如伤寒病之邪犯中人,使人静默欲眠睡,但不能得目之闭合,躺卧或起坐皆不得安宁;食饮之时,又不欲得进,厌恶和不欲闻及食物之气味;察其面目之变化,或赤,或黑,或白,却不见定常之色。湿热之邪蕴郁,内积日久,化为湿毒,败浊腐秽,终必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前阴或后阴者为狐,统称为狐惑病。狐惑病,蚀于上部咽喉,其腐秽败浊虫毒之壅阻,清道失于宣通,声音嘶哑不扬,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解: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泄毒;半夏、干姜,辛开暖胃;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健中;诸药相合,杀虫化浊,名为甘草泻心汤。
【原文】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
【解说】狐惑病蚀于下部,前阴腐败溃烂;由湿热虫毒之上熏犯扰,咽中干燥者,不必拘治在上之咽喉部;治其下者,外用熏洗,即可截堵源头,苦参汤洗之。
【原文】蚀于肛者,雄黄熏之。(《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解说】狐惑病,蚀于后阴肛门者,溃破腐烂,可用“雄黄熏”烧之法,外治杀虫化毒,燥其湿热。
【原文】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 (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 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解说】狐惑病,湿热虫毒之日久不已,气化失疏,郁热内扰,故见微烦,默默但欲卧;其热逼津之外越,乃汗出;无表证,故无热;虚热之内扰见脉数;有注解认为以下条文是阳毒病,病初得之三四日,邪热犯上,热毒逼迫肝窍,两目赤如斑鸠眼;至七八日不愈者,病邪热毒之更甚,邪毒与营血相互搏结,瘀热败浊不得宣泄,其目四眦渐变为黑色;若能食者,脾胃之气仍然强盛而不衰;如此病重成脓而毒积溃败者,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解:赤小豆之出芽者,祛腐浊,排湿毒,以散结消脓,清解热毒;当归活血化瘀;浆水可清热解毒;浆水即酸浆水,粟米煮熟后,浸入冷水中五六日后,其味变酸生白花,如浆者,名曰浆水。
【原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解说】阳毒之为病,淫热毒疠之邪,入侵营血,阳热亢盛之候居多;淫热血毒犯之颜面,血脉壅滞,闭塞不宣,面赤发斑,斑如花纹之状;咽喉被犯,清道壅滞,因而作痛,并化为腐败脓血而吐出;病犯五日,轻浅可治;至七日者,病重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原文】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解说】阴毒之为病,淫热毒疠之邪入侵,隐之在里,病发阴分;所显证候虽是热毒,仍以阴凝血泣为主导,故称阴毒。
病邪热毒侵犯,面目气血不畅行,失却滋荣色变青;四肢血脉壅滞,筋脉失之濡养,遍身作痛之至者,如被棍棒之击打;热邪淫毒积结咽喉,清道壅滞,咽喉作痛;五日病轻,可治愈;七日者,邪毒日久深重,不可治之也。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一两 炒去汗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升麻鳖甲汤方解:升麻、甘草,甘寒解毒;雄黄,清热解毒;鳖甲,滋阴清热;当归,养血滋荣,活血化瘀,以通经脉;蜀椒,辛热,引火归元,降泄壅上之邪热;诸药相合,清热解毒,散淤化斑。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者,病之在里,故不用辛热之品外发出汗。阳毒、阴毒之病,其源为一,皆营热毒疠之邪侵犯;阳毒、阴毒之证候,各不相同,治法却相似,仅加减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