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方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篇论述仅是奔豚病。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伤寒微悟》曰:“太阳病,发汗后,其人脐下跳动作悸者,欲作奔豚也;豚乃是小猪也,即是欲作似小猪之奔走状,且有气之逆上者,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

【原文】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解说】师曰:“病有从遭受惊恐后遂得之者,其所发之病可归纳为此四部病,即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本篇论述仅是奔豚病。

【原文】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解说】师曰:“奔豚病在发作时,气从少腹冲逆向上至咽喉,胸中憋气,神情痛苦不堪,呼吸如窒息之欲死状,移时冲逆之气复还止;究其因,由情志遭受惊吓恐怖,下焦虚气之逆上,故得之为奔豚病。”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解说】奔豚之发病原因,木气不平,气逆上冲至胸中,气憋闷闭,如窒息之欲死状,苦痛难莫名状,此奔豚病之必见证候,由肝血亏虚,肝气不调所致;盖以脾司大腹,木气横逆犯脾,木郁土中,故证见腹痛之至也;肝胆互为表里,郁热久结,外迫少阳,经脉失疏,证见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疏调降逆、清泄郁热。

奔豚汤方解:当归、芍药、芎,四物汤之去地黄,养血调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泄浊;葛根、黄芩,清热透邪;李根白皮,性味苦寒,专主平逆降气,乃治奔豚病之主药为君。

【原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解说】本条文与《伤寒论》中第117条之原文相似,故摘录余著《伤寒微悟》一书中之注解,为本条之解说。

《伤寒微悟》第117条之解说曰:“用烧针法发汗,针处因受寒邪侵入,气血凝滞血脉,肤色赤而肿如核状;若烧针后,因寒邪引动下焦之水寒上逆,必发为奔豚;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者,可内服桂枝加桂汤,疏邪散寒;加桂乃平定冲上之逆气,故在桂枝汤中的本是桂枝三两的基础上,再加桂枝二两,合之为桂满五两,重申桂枝的温阳通脉,平定逆气之功用;但也有历代注解说,应是更加肉桂二两,乃温下焦肾阳以化水饮;内服桂枝加桂汤,还应并以艾灸之法,外治肿核处,温通血脉、调和气机。”

【原文】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解说】本条文与《伤寒论》中第65条原文之记载相似,故摘录余著《伤寒微悟》中之注解为本条文之解说。

《伤寒微悟》曰:“太阳病,发汗后,其人脐下跳动作悸者,欲作奔豚也;豚乃是小猪也,即是欲作似小猪之奔走状,且有气之逆上者,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

“因本有水气停蓄下焦,发汗后损伤心阳,心阳虚会引动水饮之上逆;故证为‘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之状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解:茯苓淡渗利湿;桂枝甘草温通阳气;桂枝能平定冲上之逆气;甘草甘缓守中;大枣补益脾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