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

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临床药理与治疗学会议,它标志着临床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得到普遍承认。此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专门刊物——《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及大型参考书——《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这一概念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1947年美国Harry Gold院士在Cornell大学举办临床药理学讲座开始才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1954年,美国John Hopkins大学L.Lasagna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临床药理室,并开始讲授临床药理学课程。随后,许多欧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临床药理研究机构,开设临床药理学课程,培训专业人员,创办临床药理学杂志及出版临床药理学专著等。1980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临床药理与治疗学会议,它标志着临床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得到普遍承认。本门学科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①随着投人市场的药品越来越多,新药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急需加强对新药的评价与管理;②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欧洲发生了“沙利度胺”(thialidomide,反应停)致畸的药害事件,引起世界震惊,进而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及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③从长期医学实践中认识到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必须加强对人体内作用规律的系统研究,做到合理用药。

我国在1961年上海召开的“寻找新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际”学术会议上,已进行有关临床药理学的介绍和讨论,并强烈呼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临床药理队伍,推动和开展临床药理工作。1979年7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临床药理专题讨论会,重点讨论了“临床药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及“新药临床前药理与临床药理研究的项目、指标和要求”二个专题,为开创我国的临床药理事业奠定了基础。1980年4月北京医科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在卫生部领导下,为适应中国新药审评与上市后再评价的需要,促进中国临床药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中国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与评价的水平,加强药品审批和管理,推动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研究力量较强、人员素质较高、技术设备条件较好的临床研究机构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作为中国开展药物临床药理学的骨干力量,在药品临床试验、药物评价和合理用药方面起到学科的带头作用。在全国许多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医院先后建立了临床药理基地,承担和加强了对新药的临床评价及临床药理的教学与培训工作。此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专门刊物——《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及大型参考书——《临床药理学》。1986年,中国药理学会成立了临床药理分科学会,并先后被国际化学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hemotherapy)和国际药理学会所属的临床药理学会(Section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armacology,IUpHAR)接纳为团体会员,在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国临床药理专业已形成了队伍,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与刊物,并已在科研、教学、培训、医疗会诊、药品审评及技术咨询服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