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对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作了大量的结构改造,希望发现抗菌谱更广、毒性更低、并具有较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并且筛选出数个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新化合物。新研制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并已进入临床治疗研究或应用者有: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普沙康唑(posaconazole)和拉夫康唑(ravuconazole),伏立康唑以于2001年上市,后两者在Ⅲ期临床试验中。
(一)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由Pfizer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新药,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明,它是目前氟康唑结构改造最为成功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氟康唑类似,即用氟嘧啶基取代了氟康唑中的三唑环部分,并增加了一个α-甲基,使该药对靶酶的亲和力提高,并增强了药物的抗真菌活性。
1.抗菌作用 伏立康唑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条件致病真菌如曲真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地方性致病真菌如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组织荚膜细胞质菌,常见皮肤真菌如发癣菌、微孢子菌属及其他如镰刀菌属、毛孢子菌属等均具良好作用。本品对曲霉属有杀菌作用,MIC为0.19~0.58mg/L,对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的作用优于氟康唑。在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伏立康唑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它对新型隐球菌的活性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本品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有一定程度交叉耐药。
2.作用机制 为选择性作用于真菌依赖P450的去甲基酶,抑制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3.药代动力学 伏立康唑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90%,蛋白结合率58%,多剂给药后体内有一定蓄积。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尿中排出78%~88%,其中原型药<5%。
4.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侵袭性曲菌病或足放线病菌属、镰刀菌属所致严重感染患者经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5.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少,偶见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畏光、色觉异常等,但为一过性,可恢复。其他为发热、皮疹、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等。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不宜用注射剂,因其中赋性剂经肾排泄。治疗中应监测肝、肾功能,严重肝功能减退者减量。因本品主要在肝内代谢,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用药时须注意。
(二)普沙康唑
普沙康唑(posaconazole,SCH 56592)是由Schering plough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抗真菌药。普沙康唑是伊曲康唑的结构类似物,通过抑制真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起作用。普沙康唑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真菌等多种真菌具有较好活性,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耐药的曲霉仍有效,但对克柔及光滑念珠菌及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念珠菌作用较差。本品对念珠菌属为抑菌剂,对新型隐球菌和曲真菌属具杀菌作用,其作用优于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在体外真菌易患性对比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真菌的活性要高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
(三)拉夫康唑
拉夫康唑(ravuconazole,BMS 207147)是由日本Eisai公司发明的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目前刚开始Ⅰ期临床。拉夫康唑对多种致病真菌具有较高活性。在大范围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拉夫康唑对念珠菌的活性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并且对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等具有较高活性。拉夫康唑对烟曲真菌的活性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要高于伊曲康唑,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拉夫康唑耐受的烟曲真菌株。拉夫康唑详细的药效、药物动力学数据正在研究之中。
(四)Syn2869
Syn2869是由Synphar公司发现的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Syn2869可口服,对多种致病真菌具有体外和体内活性。对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和丛霉科菌株的抗菌实验结果表明,Syn2869的活性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类似,并优于氟康唑。目前正对Syn2869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以确定其是否有价值进行开发。
(五)TAK 187
TAK 187由日本的Takeda化学研究所发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表明,TAK 187对各种致病真菌的活性和抗菌谱均明显优于其他3个光学异构体。TAK 187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16和0.1μg/ml,活性明显高于氟康唑。同时发现,TAK 187在小鼠血清和脑脊液中浓度较高,说明它在体内有较好的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