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外基质与蛋白水解酶
2.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1)增加肿瘤细胞表面黏附分子间的黏附力或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间的黏附力,可抑制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逃逸,从而达到干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
(2)用合成的多肽或环肽,多聚肽等阻断肿瘤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主要有整合素和钙黏合素。前者是一类广谱的黏附分子受体家族,可以和基质膜中的大部分蛋白结合。后者依赖于肿瘤细胞与细胞间的黏附,转染E-钙黏合素mRNA,使其高表达,能使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
3.细胞运动与信号传导
(1)拮抗运动促进因子的作用或促进运动抑制因子的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发展。
(2)干扰细胞运动的信号传递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
近年发现一些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药物均有一定的干扰细胞运动的信号传递的作用。
4.肿瘤的新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发育不完全的微血管也为肿瘤细胞进入循环提供了条件。因此抑制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特别是抑制微小转移灶的血管形成,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5.肿瘤的血行扩散和免疫监控
(1)提高肿瘤细胞的血行扩散能力,因为:①肿瘤细胞在高黏液中易于形成癌拴;②当血液浓度黏稠时,血小板易于在肿瘤细胞表面聚集,遮掩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的抗原;③高表达的血小板能释放某些物质,有利于肿瘤细胞黏附基质膜或从血液进入组织;④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能促进肿瘤细胞在转移部位的克隆和生长。
(2)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使进入循环后肿瘤细胞,有效的被宿主的免疫细胞破坏。
6.抗肿瘤血行扩散药
(1)华法林:血小板抗凝剂,可改善乳腺癌,淋巴瘤以胰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
(2)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嗪,具有抗凝和激活纤溶系统的作用,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的高黏状态,影响肿瘤细胞的血行扩散和转移。
(3)DN-9693:吲哚喹唑啉衍生物.具有抗血小板活性,阻止体内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阻止血小板增强的肿瘤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能力。
7.抗黏附化合物
(1)蛇毒抗整合素肽(disintegrins):与血小板有高亲和力,是血小板凝集的强抑制药。
(2)非肽类抗黏附化合物:如非肽类化合物SF-6,5,能明显的抑制B16-F10肺癌的实验性转移和克隆形成。
8.胶原酶抑制药 BB94化学合成的小分子Ⅳ型胶原酶抑制药,能抑制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抑制B16-BL6引起的实验性肺转移。
9.血管生成抑制药
(1)雷佐生(丙亚胺):影响肿瘤组织的微血管,降低肺癌自发性转移形成肺克隆的能力。
(2)血管生成抑制甾醇:如11-α氢化可的松,17-α羟黄体酮等与肝素合用,能抑制鸡胚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降低多种自发性转移肿瘤的转移率。
(3)TNP-470:部分合成的烟曲霉素(fumagillin)衍生物,可以抑制多种模型中的血管生成,对体外培养的动物和人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
10.其他
(1)维A酸类:多种维甲类化合物对肿瘤转移均有抑制作用.如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在细胞生长不受影响的浓度下,降低大鼠13762NF乳腺癌的转移能力,能抑制小鼠C87肺癌的恶性成程度和侵袭行为等。
(2)CAI(carboxyamidoimidazole):一种合成的羧基咪唑衍生物,在体外能抑制多种组织来源的人瘤细胞的生长。当剂量为100mg/kg时,CAI可以抑制原位瘤的生长,并可显著的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A205黑色素瘤细胞和OVCAR3卵巢癌细胞的实验性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