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以1d内癫癎发作3次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发现。
【影像学检查】
1.CT 平扫见右侧颞叶内侧面、胼胝体压部偏左结节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图5(1)a、b]。
2.MRI 平扫示双侧颞叶、胼胝体压部偏左侧病变呈T1混杂、T2稍高信号,右侧颞叶病变边界较清,呈类圆形,余病变边界不清[图5(1)c、d]。增强检查示上述病变呈结节样强化,中心可见无强化坏死区,边界较为清楚[图5(1)e、f]。
【诊断与鉴别诊断】
患者为中年男性,脑内多发结节状强化伴中心坏死,应与下列病变鉴别:
1.转移瘤 病变常多发且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增强后呈结节或环状强化,均与本例相符,故应首先考虑。
2.淋巴瘤 CT多呈等、高密度,MRI主要表现为T1低、T2高信号,也可均为等信号;囊变、坏死、出血相对少见,边界较清,水肿轻,增强后多呈明显均匀强化;与本例表现不符,基本可排除诊断。
3.多发性胶质瘤 脑内发生2个以上的胶质瘤,影像学表现与单发胶质瘤相似,少见,但本例不能完全除外。
本病例术前诊断为脑内多发异常强化,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建议胸部CT检查。
【手术记录与病理】
经MRI增强检查定位,选择左颞后病变为靶点,穿刺收集约5mm×5mm×10mm暗紫红色血运丰富之肿瘤样组织,冷冻病理提示恶性胶质瘤。
病理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其中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不典型小灶性坏死,因送检组织太少,不除外胶质母细胞瘤。
【讨论】
脑内多发性胶质瘤是指脑内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胶质瘤,占胶质瘤的1%~10%。它可为:
1.多中心性胶质瘤(multicentric gliomas) 指远离的各自独立的胶质瘤发生在不同的脑叶或半球,显微镜下未见病灶间有任何联系或播散的征象。组织病理学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较低级别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细胞瘤多见[图5(2)]。
2.多灶性胶质瘤(multifocal gliomas) 其为多发病灶,但镜下可见病灶间有肿瘤细胞相连或有明显播散的征象。其组织病理类型常相同,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如果不同病灶出现相同的影像,则有可能为多灶性胶质瘤。如果不同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不同,则可能为多中心性胶质瘤。本病例病灶多发,但不同的病变影像表现相似,符合多灶性胶质瘤。
多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特点为:病程短,症状发展迅速,而且病初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以下几点有助于与转移瘤进行鉴别诊断:①转移瘤多发于顶枕叶的皮质及皮质下,而胶质瘤则不定;②转移瘤瘤周水肿明显,而多灶性与多中心性胶质瘤周围水肿相对较轻;③病灶的均一性不同:多发性脑转移瘤的病灶常较小,大小多相近,强化程度相同;多灶性胶质瘤的大小常差别明显,而多中心性胶质瘤的大小和密度则可以明显不同。
图5(1) 多灶性胶质瘤
a、b.CT:平扫,右侧颞叶内侧面(△)、胼胝体压部偏左(↑)结节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c~f.MRI:平扫双侧颞叶、胼胝体压部偏左侧病变呈混杂T1、稍长T2信号(△);增强检查上述病变呈结节样强化(△),中心可见无强化坏死区,边界较为清楚
图5(2) 多灶性胶质瘤
a~d.MRI:平扫示左侧额叶病变呈T1等、T2高信号,边界较清楚,其周边可见囊变区,病变内部及边缘可见T1高信号影,考虑为出血(病理: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Ⅱ级);增强扫描病变为片状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其中多个无强化囊变坏死区。右侧颞叶病变呈片状T2高信号,边界较清楚(病理: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Ⅱ级)
(郭 慧 张 敬 张云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