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女,11岁。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头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平卧休息后可缓解。此后头痛反复发作,间隔期长短不一,多于劳累、精神紧张后出现,不伴肢体麻木、偏瘫、步态不稳,近1个月症状加重。
查体:双侧角膜反射存在,有粗大的水平眼震,右侧咽反射减退,左侧咽反射消失,四肢腱反射均亢进,双侧Hoffman征阳性,Rossolimo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
1.CT 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混杂密度肿块影,以等密度为主,边界不清(图10a)。
2.MRI 第四脑室中下部可见一不规则形T1稍低、T2稍高信号肿块,边界不清,其内见多发小片状T1低、T2高信号区(图10b、c),肿块于DWI上呈稍高信号(图10d)。脑桥及中脑后部、延髓内均可见T1稍低、T2稍高信号。小脑蚓部受压,向后上移位。第四脑室上部、中脑导水管及幕上脑室明显扩张。增强后上述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晰,向下延伸至颈2椎体下缘水平(图10e~f)。
图10 延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a.CT:平扫,四脑室内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周围有片状低密度水肿;b~f.MRI:平扫,肿块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T1低、T2高信号,病变向下累及脑桥背侧、延髓及颈髓上段,病变于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检查,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第四脑室中下部占位,累及脑干及上颈段脊髓,鉴别诊断应包括下列病变:
1.髓母细胞瘤 多位于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受压变窄,肿瘤多较均质,增强检查呈明显均匀强化,部分肿瘤可出现室管膜下转移。
2.脉络丛乳头状瘤 发生于儿童者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囊变、坏死少见,增强检查多呈均匀强化,本例可除外该病。
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多位于小脑半球,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检查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本例病变与小脑分界清楚,可见脑脊液间隙,可以除外该病。
4.室管膜瘤 多位于第四脑室内,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囊变、坏死、出血常见,增强检查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本例诊断:第四脑室区下部肿物向椎管内延伸,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
【手术记录与病理】
肿瘤位于延髓背侧,上端突入第四脑室,下极达颈2椎体下缘。肿瘤质地不均匀,色灰黄、灰紫,血运中等。除上极外大部分肿瘤与正常神经组织分界不清。
病理诊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Ⅰ~Ⅱ级)
【讨论】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nglioma)罕见,仅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0.4%~1.3%,属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起源肿瘤,由神经细胞与异常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数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幕上多见,幕下少见。最常见于颞叶,其次为额叶、顶叶、第三脑室底部和小脑,少数可发生于脊髓。病理上肿瘤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以及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CT和MRI上,典型表现为颞叶囊性病变,其内可见壁结节,可有钙化,增强检查时病变无强化或明显强化。本例病变起自延髓,向后突入第四脑室,向下累及颈髓,故术前误诊为第四脑室内占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本身罕见,发生于延髓则更为罕见,因此术前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张 泉 张 敬 张云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