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6个月前突发高热,头痛伴呕吐,曾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行利福平治疗,病情好转,遗留右侧面瘫。近1周出现头晕,伴间断高热、恶心、左侧肢体无力。
体征:双眼右视可见水平不持续眼震。颈抵抗可疑阳性。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阳性。左下肢Babinskin阳性。
脑脊液检查:压力为240mmH2O,红细胞为0.002×109%,白细胞为0.050×109%,单核细胞为90%。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含量1.98g/L、糖为2.1mmol/L、氯化物为110mmol/L。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无肺结核史。
【影像学检查】
MRI:平扫示左侧颞叶斑片状T1稍低、T2稍高信号,边界不清(图28a、b)。增强检查示鞍上池、双侧外侧裂池、环池及右侧半球部分脑沟内散在点状、条片状及结节状强化,左侧颞叶见结节状强化(图28c、d)。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主要表现为蛛网膜及软脑膜强化病变,伴邻近脑实质病变,鉴别应包括:
1.感染性脑膜炎 主要累及软脑膜和蛛网膜,也可累及全脑膜。但不同致病菌的强化部位、范围不同。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多累及基底池,表现为基底池软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在脑膜或脑实质内形成肉芽肿,本例表现与上述相符。隐球菌性脑膜炎,也常累及基底池,但一般强化不明显;也常合并有脑内病变,但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散在的不规则斑片状T1低、T2高信号,轻度或无明显强化。本病例脑内病变的位置和强化方式不支持此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病变范围广,脑膜增厚和强化明显,临床和脑脊液有特征性表现。病毒性脑膜炎,脑膜病变较轻微,脑膜增厚和脑脊液改变不明显,故可除外病毒性脑膜炎。
2.非感染性脑膜、脑炎性病变 如Wegener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不常见,可累及硬脑膜,较少累及软脑膜。
3.脑膜转移瘤 一般表现为脑膜结节状强化、硬脑膜强化及全脑膜强化伴有颅内病灶。
本例原发病史不明,根据其影像表现并结合病史及脑脊液检查,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伴脑膜肉芽肿结节、左颞叶结核球。
【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
患者行异烟肼、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病情好转,结合影像表现及化验资料,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并左颞叶结核球。
【讨论】
图28 结核性脑膜炎并结核球
a~d.MRI检查:平扫,左颞叶斑片状T1稍低T2稍高信号(△);增强检查双侧外侧裂池、环池及右侧半球部分脑沟内多发散在点状、条片状强化,左侧颞叶结节状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占全身结核病8%左右,较少见。常发生于儿童,大多数为血行感染,主要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其次是结核球及结核性脑脓肿。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经常累及软脑膜,脑实质内常有炎性反应,脑膜病变广泛,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因重力关系沉积于脑底部脑池,沿外侧裂蔓延,包绕脑干,伴肉芽增生;脑实质内亦可有粟粒状结核灶,为多发或单发干酪样小结节。临床发病可以在肺内结核或椎体结核的治疗中,也可以在其临床治愈后数年发病。
结核性脑膜炎并脑实质内结核球形成的鉴别诊断中脑膜病变的MRI表现及其强化模式对鉴别有重要意义。硬脑膜-蛛网膜强化主要见于脑膜肿瘤及非感染性病变;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及全脑膜强化可见于感染性病变及脑膜转移,其中结节状强化及伴有颅内转移灶对后者具有特异性,基底池区脑膜强化常为结核或隐球菌感染;当出现原发病史不明的蛛网膜-软脑膜及全脑膜的线样强化时,区分感染及转移有时比较困难,此时要依靠脑脊液或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杨桂芬 孙志华 张云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