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髓内毛细血管瘤

髓内毛细血管瘤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细血管瘤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常见于皮下、口、鼻黏膜,其次为上臂及下肢的肌肉内,可单发或多发,发生于脊髓者极为罕见。与血管母细胞瘤相比,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发生率、囊变率均较低。总之,发生于脊髓内的毛细血管瘤少见,当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富血管征象,且用其他肿瘤解释困难时,应想到毛细血管瘤的可能性。本例毛细血管瘤与血管母细胞瘤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分,诊断需依靠病理。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及肩背部疼痛,呈持续性,白天疼痛减轻,夜间加重,并向颈前及上胸部放射,右手麻木,肌注哌替啶能缓减。

查体:颈3~6棘突处压痛,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桡骨下端及虎口区麻木、痛觉减退,腱反射略弱,双侧Hoffmann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

MRI:平扫示颈3~6椎体水平髓内可见椭圆形囊实性病变,主要呈T1低、T2高信号,边界清楚,其后缘可见一等信号小结节影(图40a、b),邻近脊髓内可见斑片状T1稍低、T2稍高信号影,边界不清,相应节段脊髓肿胀,脊蛛网膜下隙变窄。增强检查,上述等信号结节呈明显均匀强化,而囊壁无强化,病变后缘脊髓表面可见线样强化影(图40c、d)。

图40 髓内毛细血管瘤
a~d.MRI:平扫检查,于颈3~6椎体水平髓内可见一长椭圆形囊性病变,呈T1 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楚,其中部后缘可见一等信号小结节影();增强检查,小结节呈明显强化(),而囊壁无强化,病变后缘脊髓表面似可见线样强化影(△)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颈髓内囊实性病变,鉴别诊断应包括下列病变:

1.室管膜瘤 约占髓内肿瘤的60%,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多见于成人,起自中央管内衬的室管膜细胞,肿瘤多位于脊髓中央,病变内部及邻近脊髓内常见囊变,增强检查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2.星形细胞瘤 约占髓内肿瘤的30%,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多边界不清,其内囊变坏死较常见,增强检查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

3.血管母细胞瘤 约占髓内肿瘤的3%~5%,典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边界清楚,结节位于脊髓表面,以背侧多见,增强检查结节明显强化,而囊壁不强化,有时可见增粗的引流静脉强化。

4.转移瘤 髓内单发转移瘤罕见,肿瘤多为类圆形,边界清楚,以实性为主,诊断需依靠原发肿瘤病史。

5.髓内血管畸形 主要包括AVM和海绵状血管瘤,AVM表现为髓内和髓周异常增粗、纡曲的流空血管团;海绵状血管瘤则为不同时期的血肿信号,边缘可见短T2信号环,本例可以除外该病。

综合上述分析,本例印象:颈3~6椎体水平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手术记录与病理】

术中见肿瘤样组织位于颈3~4椎体水平髓内右外、背侧,肿瘤色红、质软,血运丰富,肿瘤与脊髓分界清楚,肿瘤实体部分内侧颈3~5椎体下缘水平可见囊变区,其内含清亮液体。

病理诊断:毛细血管瘤。

【讨论】

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gioma)属良性血管内皮肿瘤,广义上包括所有非反应性增生性血管异常增多的病变。毛细血管瘤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常见于皮下、口、鼻黏膜,其次为上臂及下肢的肌肉内,可单发或多发,发生于脊髓者极为罕见。肿瘤质软、色红,周围可见扩张的血管。与血管母细胞瘤相比,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发生率、囊变率均较低。

总之,发生于脊髓内的毛细血管瘤少见,当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富血管征象(血管流空、明显强化等),且用其他肿瘤解释困难时,应想到毛细血管瘤的可能性。本例毛细血管瘤与血管母细胞瘤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分,诊断需依靠病理。

(张 泉 李 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