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侧眼球转移瘤

右侧眼球转移瘤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检查右眼无光感,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眼球转移瘤仅次于黑色素瘤是成人第二位好发的眼球恶性肿瘤。眼球转移瘤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后者占1/3。相当一部分患者眼球病变的发现先于原发灶,另有18%的眼球转移瘤患者的原发灶不明,此时会对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通过本例我们应认识到少数单发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与黑色素瘤近似,对高龄患者出现的脉络膜肿块,应做详细的全身检查,以提高转移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主诉“视野缺失2个月,头痛1.5个月,失明20天”。入院前2个月出现右眼视野缺损,并于20d前右眼完全失明。

临床检查右眼无光感,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散瞳示右眼颞侧有半圆形隆起。右眼压15.0mmHg(2.0kPa),直接对光反射阴性,间接对光反射可疑阳性,调节反射阳性。

【影像学检查】

1.超声 右眼球内占位病变,血流丰富。

2.MRI 右眼球后极可见V字形眼环增厚,其颞侧部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鼻侧部呈T1WI等、T2WI高信号(图44a~c)。增强检查,病变颞侧部呈明显均一强化,而鼻侧部无明显强化。同时于垂体柄右侧可见一软组织信号结节影,位于视交叉下方,无明显强化(图44d)。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本例病变MRI强化表现应考虑右眼球后极颞侧实体性肿瘤伴鼻侧视网膜脱离,再结合MRI平扫信号特点为T1等、T2高信号,应首先考虑脉络膜黑色素瘤,但考虑到患者为老年男性,T1信号不够高,加之垂体柄右侧可见一结节影,应考虑到转移瘤的可能性。

本例术前印象:右侧眼球颞侧半占位伴鼻侧半视网膜脱离,考虑黑色素瘤,不除外转移瘤。

【手术记录与病理】

2003年12月26日行右眼球摘除术。病理:右眼恶性肿瘤,考虑脉络膜转移性腺癌,建议查肺、支气管及胃肠道,患者查胸片及腹部超声,未发现原发灶。

图44 右侧眼球转移瘤
a~d MRI:平扫,右侧眼环后部可见V形肿块影,其颞侧部呈T1WI等信号、T2 WI低信号(),鼻侧部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检查,病变颞侧部呈明显均一强化(),鼻侧部无强化(△),鞍区冠状增强检查示垂体柄右侧一小结节影(),呈轻度均匀强化

患者后入其他医院治疗,其间查胸腹部CT均未见原发灶,颅脑CT及MRI检查见多发转移灶,化疗第4疗程死亡。

【讨论】

眼球转移瘤仅次于黑色素瘤是成人第二位好发的眼球恶性肿瘤。由于眼球内不含淋巴组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经血行转移到眼球。瘤细胞常经睫状后短动脉转移至眼球内,加上脉络膜的血流丰富且缓慢,因此转移瘤常位于眼球后极部的脉络膜。眼球转移瘤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后者占1/3。大体病理上,常表现为脉络膜弥漫性或多灶性增厚,少数转移瘤可呈团块状或蘑菇状生长,可伴视网膜脱离。

单发转移瘤主要与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CT上,由于肿瘤较小,缺乏密度特点,显示较差,难与黑色素瘤鉴别;MRI上,多数转移瘤一般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但少数肿瘤由于核/浆比高或某些黏液腺癌可产生黏液均可造成T2信号减低,与黑色素瘤表现近似,此时确诊依靠原发肿瘤或发现其他部位的转移瘤的证据。相当一部分患者眼球病变的发现先于原发灶,另有18%的眼球转移瘤患者的原发灶不明,此时会对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通过本例我们应认识到少数单发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与黑色素瘤近似,对高龄患者出现的脉络膜肿块,应做详细的全身检查,以提高转移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张宇捷 李 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