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主因左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2周入院。患者2周前被他人踢伤左眼部,当时无明显不适。2d后球结膜出现水肿,当地医院输液后未见好转,且视力明显下降。
入院体检: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02。左眼球明显突出,眼睑闭合不全,角膜上方透明,下方浑浊。彩超报告考虑血肿可能性大。
【影像学检查】
1.CT 横轴位及冠状平扫示左眶顶区可见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楚(图46a)。上直肌显示不清,视神经、内直肌、外直肌明显受压。骨窗观察眼眶各壁未见骨折。
2.MRI 平扫示左侧眼球明显突出,冠状和矢状位T1WI显示病变位于眶上部肌锥外,呈梭形,边界清楚的均匀高信号,T1WI脂肪抑制序列上述高信号未被抑制。(图46b、c);其在T2WI亦呈均匀高信号(图46d)。
【诊断与鉴别诊断】
CT横轴位及冠状位检查显示病变位于眼球与眶顶壁之间,呈等密度;MRI检查显示病变位于眶上肌锥外间隙,其在T1及T2WI上均为高信号,且T1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未被抑制。结合患者外伤后逐渐出现眼球突出病史、CT密度及MRI信号特点符合眶内亚急性血肿表现,再根据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应进一步考虑为亚急性眶骨膜下血肿。
本例病史明确,影像学检查全面、表现具特征性,无须与其他疾病鉴别。
【手术记录与病理】
于左眼上缘正中偏颞侧,眶上神经与泪腺间局部表面麻醉。用10号空针平行眶顶刺入眶内,很快触及血肿,抽出紫红色血液13ml,轻压眼球明显回缩,未见新的出血。
图46 左侧眼眶骨膜外血肿
a.眼眶冠状CT显示眶顶壁下方一等密度肿块影(),视神经位于其下方(△);b~d.MRI:平扫,矢状T1WI显示病变位于上直肌上方,呈梭形高信号,上直肌()明显受压;冠状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上述病变仍呈高信号,上直肌()受压变薄;横轴位T2WI示病变为高信号()
【讨论】
造成外伤后眼球突出的重要原因常为眶内血肿或颈内动脉海绵窦漏,但后者常表现为搏动性突眼,具一定临床特征。眶内血肿比较少见,按部位可分为眶骨膜下血肿、肌锥外血肿和肌锥内血肿。骨膜下血肿系血液积存于骨膜与骨壁之间,多见于眶顶骨膜下,因骨膜张力和重力作用血液积聚形成血肿,常为梭形;而眶内壁与外壁骨膜下的出血,因重力作用,血液沿骨膜下潜在的间隙下移,易积聚于眶内外壁和眶底转折处而形成三角形血肿;下壁是好发骨折的部位,出血常沿骨折缝引流至上颌窦,多不在眶内形成血肿;肌锥外的出血常沿眶内脂肪间隙弥散至眼睑皮下或结膜下,出现眼睑淤血和结膜下出血;肌锥内的出血由于肌间膜的存在,血肿常位于球后,造成轴性突眼,有时血肿造成视神经牵拉、眶内压升高致眼球缺血而导致黑矇。
CT检查对急性血肿敏感,但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在CT上常呈等或低密度,有时须与眶内肿瘤性病变鉴别。为了确定血肿部位应强调同时行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MRI对亚急性和慢性血肿的显示优于CT,且具有一定的信号特征,同时多方位成像有助于血肿的定位诊断。
通过本例我们认为,结合病史、CT及MRI检查,眶内血肿的定性诊断并不难,重要的是通过了解眶内血肿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作出准确的定位诊断,为临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依据。
(张宇捷 李 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