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气管炎淋巴滤泡

支气管炎淋巴滤泡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肺内无明显病变。小细胞癌约占肺癌的20%,属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中央型,并常有显著的纵隔侵犯。支气管壁增厚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征象,但增厚的支气管如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相融合时则不容易识别。总之,当发现肺门区淋巴结肿大并与支气管壁相融合且造成支气管受压、变窄时,应当考虑到小细胞肺癌。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咳嗽,无力3个月,无咳痰、咯血、盗汗,无糖尿病。体检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

CT:平扫右上肺门区、右侧气管旁、气管前-腔静脉后软组织肿块影,上腔静脉受压变形,右肺上叶支气管前壁受压,前段支气管狭窄。肺内无明显病变。增强后上述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70a~d)。

图70 小细胞未分化癌
a~d.CT薄层增强:右上肺门区、右侧气管旁、气管前-腔静脉后软组织肿块影,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上腔静脉受压变形,右肺上叶支气管前壁受压,前段支气管狭窄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右上肺门区、右侧气管旁、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右上叶支气管前壁受压,前段支气管狭窄,上腔静脉受压变形;患者为老年男性,咳嗽、无力3个月。首先考虑为肺癌,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胸内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青少年,常伴颈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常有干酪样坏死,增强可呈环状强化,钙化多见。本例不支持。

2.转移瘤 淋巴结增大以单侧肺门或纵隔多见,融合成团,常有坏死,强化密度不均。大多数可查到原发恶性肿瘤。本例不能完全除外。

3.结节病 临床症状少而轻,多系统受累,约90%累及肺和胸内淋巴结,并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下淋巴管向肺内浸润,晚期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肺纤维化。本例不支持。

4.淋巴瘤 以前纵隔和气管旁组淋巴结最常受累,气管支气管和隆突下组淋巴结受累次之,多累及双侧、多组淋巴结,融合成块,易侵犯周围大血管及气管,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临床上多起病急,早期即可出现气管或上腔静脉压迫症状,且全身浅表淋巴结多有增大。本例尚不能完全排除。

【支气管镜检查与病理】

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小细胞未分化癌。

【讨论】

小细胞癌约占肺癌的20%,属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中央型,并常有显著的纵隔侵犯。肺门、纵隔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常见。常表现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早期的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可沿支气管黏膜下和支气管周围间质生长,并对气道形成压迫。支气管壁增厚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征象,但增厚的支气管如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相融合时则不容易识别。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有些病例甚至主要表现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呈受压改变,而支气管阻塞征象相对较轻,易造成误诊。总之,当发现肺门区淋巴结肿大并与支气管壁相融合且造成支气管受压、变窄时,应当考虑到小细胞肺癌。

(王小玲 于铁链 叶 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