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发现右下叶结节性病变10余年。3个月前偶然发现痰中带血丝,2周前咳出血块样物,无胸痛、憋气,无低热、盗汗、乏力等。既往1996年及1999年曾因结肠癌手术2次,病理证实为腺癌。
【影像学检查】
1.胸片 右下叶孤立性结节,1993~2000年变化不显著,2001年结节明显增大(图74a、b)。
2.CT 2000年平扫右肺下叶孤立性肺结节,边缘光滑,与1993年胸片所示结节相比变化不显著(74c、d);2001年明显增大,肿块大小约为4.5cm×3.1cm×3.0cm,边缘不光滑,呈哑铃形分叶状,有棘状突起、毛刺,其内密度较均匀,右下肺门增大,纵隔内未见淋巴结明显增大(图74e、f)。
图74 肺错构瘤伴鳞癌
a、b.正位胸片:1993年胸片示右下叶孤立肺结节,边缘光滑(a);2001年结节明显增大(b);c~f.CT平扫:2000年CT示右下叶前基底段孤立形肺结节,边缘光滑(c、d);2001年病变明显增大,呈哑铃形分叶状,边缘有棘状突起和毛刺(e、f)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右肺下叶孤立性结节,多年变化不著,近1年明显增大,考虑为结核球合并瘢痕癌或良性肿瘤合并瘢痕癌。既往曾因结肠癌手术2次,故合并转移瘤也不能除外。鉴别诊断应考虑的疾病:
1.周围型肺癌 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边缘有棘状突起、毛刺,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偏心空洞、小泡征,钙化少见;肺门、纵隔淋巴结常肿大。文献报道最长倍增时间为488d。
2.转移瘤 血行转移多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或球形病灶;单发较大转移性结节灶常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转移,可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
3.肺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多边缘光滑,直径多<4cm。其中肺错构瘤多见,边缘光滑,可分叶,缓慢生长,结节内出现脂肪密度和(或)爆米花样钙化具有定性意义。
4.结核球 周围多有索条、硬结、钙化等卫星灶,可长期静止并发生钙化。
本例右下叶结节长期变化不著,近1年明显增大,单独用上述任何一种病变均难以解释,故应考虑两种性质病变。
【手术记录与组织病理】
右下肺叶可触及一4.0cm×3.0cm×3.0cm肿块,质硬,并可见右下肺叶间淋巴结2.0cm ×1.5cm×1.0cm,质硬。纵隔淋巴结蚕豆大小。
病理(右下叶)肿块部分为错构瘤、部分为鳞癌。送检淋巴结可见转移癌。
【讨论】
肺错构瘤不是真性肿瘤,而是内胚叶与间胚叶的发育异常,因其性质及影像学表现类似良性肿瘤故列入良性肿瘤范围内。根据错构瘤发生部位分为中央型(发生于叶、段支气管,少见)及周围型(发生于段以下支气管和肺内,多见)。瘤体有包膜,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根据组织成分不同分为软骨型错构瘤和纤维型错构瘤。前者较常见,含有软骨成分,瘤内可发生钙化;后者含脂肪或黏液瘤样结缔组织。周围型错构瘤CT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数<4.0cm。病灶内密度可为:①软组织密度,无明显钙化;②含爆米花状、斑片状或环状钙化灶;③含脂肪成分,呈低密度灶;④既含有钙化灶又含有脂肪。
本例病理证实为两种性质病变。复习术前CT可见病变呈哑铃形,支持是由两个紧密相贴的病变构成。鳞癌的发生是否与错构瘤的存在有联系,未见文献有报道。本例说明,对于长期静止突然增大的病变应当考虑到有恶性成分出现的可能。
(赵 杰 叶 宁 于铁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