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查体发现右肺结节2周,无胸痛、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无胸闷、憋气。
【影像学表现】
1.胸片 右心缘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图75(1)a、b]。
2.CT 3mm薄层平扫示右中叶胸膜下一类圆形结节,大小约3.1cm×3.0cm×2.4cm,边缘光滑,无分叶,密度较均匀,CT值44.6Hu[图75(1)c~e]。两肺野清晰。两肺门不大,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膜无增厚。薄层增强检查结节明显强化,CT值83.1Hu,强化幅度达38.5Hu,结节周边可见点状强化的小血管断面影[图75(1)f]。
例二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咳嗽半年,胸痛2个月。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阳性发现。
【影像学表现】
1.胸片 左上肺可见一小结节样影[图75(2)a、b]。
2.CT 1mm薄层平扫示左上肺一直径约1.5cm圆形结节样影,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CT值27.7Hu,周围未见卫星灶,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图75(2)c、d];3mm薄层增强检查结节明显强化,CT值达83.1~95.0Hu,结节周边可见点状强化的小血管断面影[图75(2)e、f]。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例一与例二表现非常相似,仅在发生部位和强化程度上有差别,故一起讨论。肺内孤立结节,鉴别诊断应考虑:
1.结核球 多在上叶尖段、后段及下叶背段,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周围常见“卫星灶”,病灶周围多有较明显的胸膜变化,增强检查病灶强化程度低。本例可以除外。
2.周围型肺癌 常有分叶征、毛刺、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但少数病例可无上述浸润生长征象,而类似良性病变。肺癌多有较明显强化,强化幅度>20Hu。
3.肺炎性假瘤 大多有急性或慢性肺部感染病史,约1/3的患者无症状,病灶常较大,密度均匀,边缘不光滑,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可缓慢消散。可以除外。
4.错构瘤 多为边缘光滑、无分叶和毛刺的结节,爆米花样钙化和脂肪密度是特征性表现,但只见于10%的病变。错构瘤强化程度低,本例可除外。
5.硬化性血管瘤 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或结节,边缘锐利,境界清楚,无深分叶、毛刺和空洞,无胸膜凹陷征、血管聚集征,密度均匀,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图75(1) 右中叶硬化性血管瘤
a、b.胸片:右心缘旁一类圆形结节影,边缘锐利,境界清楚;c~e.薄层CT平扫:右肺中叶胸膜下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为3.1cm×3.0cm×2.4cm,边缘光滑,无分叶、毛糙和空洞,密度均匀,其内可见小条状钙化;f.薄层CT增强:肿块明显强化,增强前CT值44.6Hu,增强后CT值83.1Hu,周边可见点状强化的小血管断面影(↑)
图75(2) 左上叶硬化性血管瘤
a、b.胸片:左肺上叶可见一小结节样影;c、d.薄层CT平扫:左肺上叶可见一圆形孤立性结节,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CT值27.7Hu,周围未见卫星灶,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e、f.薄层CT增强:结节明显强化,CT值达83.1~95.0Hu,周边可见点状强化的小血管断面影
()
6.单发转移瘤 本例未发现原发性肿瘤,不支持。但少数肺转移瘤的原发瘤不明,且影像表现可与本例相似。
综上分析,两例均考虑为良性肿瘤,根据病变明显强化,考虑硬化性血管瘤可能性大,但单发转移瘤和周围型肺癌待除外。
【手术记录和病理】
例一:右中叶内可触及一直径3cm肿块,质稍硬,余肺组织、肺门均未触及异常。肿块切面灰白、褐色,实性,包膜完整。
病理诊断:硬化性血管瘤。
例二:于左上叶前段可触及直径1.5cm肿块,质较硬,边界尚清。左上叶支气管旁淋巴结黄豆大小,质软。
病理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伴神经内分泌颗粒,荆豆凝集素(UEA)()、血清、嗜铬细胞分泌素(CgA)及突触素弱阳性,肿瘤内有出血,所附淋巴结呈窦组织细胞增生,支气管断端未见肿瘤组织。
【讨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HM)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组织发生未定,以往认为属于炎性假瘤,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系上皮来源的真性肿瘤。也有文献报道该肿瘤有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常位于胸膜下肺实质内,呈圆形或类圆形孤立性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楚,少数有包膜,切面呈暗红褐色或灰白色实质性。PHM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右肺较左肺多见,多数无临床症状,少数可有咳嗽、咯血史。肿瘤可缓慢生长,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病例一、二均具有良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强化幅度达38.5~67.3Hu,提示病变高度血管化的性质,两例病变边缘均可见到多发点状明显强化的小血管断面影,表现较为特殊。
PHM与肺内其他良性肿瘤、单发转移瘤以及表现不典型的周围型肺癌鉴别困难时,应行CT导向下穿刺活检。
(王瑞敏 赵 杰 于铁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