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扭转伴小肠憩室

肠扭转伴小肠憩室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99 肠扭转伴小肠憩室 立位腹平片示腹内肠管扩张、积气,左中上腹及右中下腹可见多发气液平面 仰卧位腹平片见左中腹及右中下腹见肠管扩张、积气,扩张肠管内见环形皱襞,呈鱼骨样,腹腔右侧扩张肠管内侧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气体影,边缘光滑,为小肠憩室本例有明显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X线平片显示肠管扩张、积气,可见气液平面,肠梗阻的诊断较为明确。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9d,加重伴停止排气、排便1d。现病史:患者9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呈阵发性,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1d前上腹疼痛加重,呕吐频繁,停止排气排便。经抗感染、支持治疗及胃肠减压治疗后,疼痛无缓解并逐渐加重,不能平卧。

专科情况:腹式呼吸消失,上腹部膨隆。下腹部空虚,于上腹部可见肠型,无蠕动波。全腹压痛,以上腹为重,伴中度肌紧张。腹部鼓音,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09/L,血尿淀粉酶在正常范围。

【影像学表现】

腹平片:立位示肠管扩张、积气,左中上腹及右中下腹可见肠管内多发气液平面。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图99a)。卧位见上腹部、左中腹及右中下腹肠管扩张、积气,扩张肠管内见环形皱襞,呈鱼骨样。腹腔右侧扩张肠管内侧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气体影,边缘光滑(图99b)。

图99 肠扭转伴小肠憩室
立位腹平片示腹内肠管扩张、积气,左中上腹及右中下腹可见多发气液平面(图
99a,)
仰卧位腹平片见左中腹及右中下腹见肠管扩张、积气,扩张肠管内见环形皱襞,呈鱼骨样(图99b,),腹腔右侧扩张肠管内侧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气体影,边缘光滑,为小肠憩室(图99b,粗箭头所示)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例有明显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X线平片显示肠管扩张、积气,可见气液平面,肠梗阻的诊断较为明确。继而应尽量明确梗阻的部位,其关键在于辨识肠管的形态。扩张肠管内可见环行皱襞,且间距大致相等,呈鱼骨样,符合空肠扩张的形态变化。另外,在腹腔右侧扩张肠管内侧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气体影,应考虑扩张积气的结肠影。因此,本例应首先考虑小肠梗阻,不能除外结肠梗阻的可能性。高位小肠梗阻常表现为临床症状明显而腹腔肠管内少有气体,而本例小肠扩张、积气明显,符合低位小肠梗阻的表现。

【手术记录及病理】

手术记录:全部小肠及盲肠呈紫黑色,扩张明显,小肠系膜根部发生顺时针约720°旋转,空肠距蔡氏韧带40~110cm范围内见13个系膜侧突出肠管的巨大憩室,最大直径约7cm,最小者约4cm。

术中诊断:小肠系膜扭转、空肠多发憩室伴憩室炎。

病理结果:术中切除的部分空肠标本,见空肠多发憩室,憩室处多发肠黏膜急、慢性炎症,伴广泛糜烂、出血。

【讨论】

对于肠梗阻的患者,结合病史及立位和仰卧位腹平片所见,诊断不难确立。而对于梗阻部位的判断,尤其是区别低位小肠梗阻及结肠梗阻,则有一定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下部小肠扩张后形态、肠系膜侧多发小肠憩室的存在与结肠扩张较难区别。因此,在X线平片上识别大、小肠就成为正确定位诊断的关键。对于梗阻原因及类型的判断,尤其是对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X线平片有其局限性,一般较难作出准确判断。本例肠系膜侧有多发憩室,在平片上类似充气扩张的结肠袋影,容易误认为结肠袋而误诊,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除了立位腹平片外,还应加照腹部仰卧片,对于观察肠管结构是有帮助的。此外,术后复习本例仰卧位腹平片,见右下腹扩张肠管内有较多的环形黏膜皱襞,提示为空肠并有转位,这对诊断小肠扭转有很大帮助。

(张文玉 王 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