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胰体尾囊腺癌

胰体尾囊腺癌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别诊断主要涉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胃间质瘤及转移性病变等。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及各病的发生率,本例诊断为胰体尾区恶性肿瘤,累及脾及胃大弯,考虑:①胰腺囊腺癌;②胃间质瘤或转移瘤。胰腺囊性肿瘤多发生于胰体尾部,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当病变较大,侵及邻近脏器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以上说明多种影像手段联合应用是提高诊断成功率的关键。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入院前2周自觉腹胀,上腹不适,厌食,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CA)242、CA19-9均为阴性,惟血糖升高。胃镜检查示胃大弯侧黏膜隆起,活检病理为慢性炎症。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平扫示胰体尾不规则囊实性肿块,沿胃大弯侧胃壁生长,肿块与脾及胃大弯分界不清,脾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检查肿块实性部分于增强各期呈较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肿块位于胰腺体尾部与胃大弯之间,脾门血管显示不清。脾内低密度增强各期未见强化(图114a~d)。

图114 胰体尾囊腺癌CT
增强CT:胰体尾区肿块实性部分呈较明显强化,脾内低密度增强各期未见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表现为胰体尾区的不规则囊实性肿块沿胃大弯侧胃壁生长,向胃腔内突入,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鉴别诊断主要涉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胃间质瘤及转移性病变等。

1.浆液性囊腺瘤 包膜光滑,中心纤维瘢痕及纤维间隔使囊肿呈多房蜂窝样,有时可见钙化。增强检查蜂窝状结构更清晰。

2.黏液性囊性肿瘤 分为黏液性囊腺瘤或癌,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囊实性肿块,囊壁较厚,囊性肿瘤在CT上为低或较低密度,肿瘤内间以纤维间隔和实性结节,有时可见囊壁和囊内钙化。增强扫描后,肿瘤壁、纤维间隔和肿瘤实性部分均较明显强化。

3.胃间质瘤 为一种低恶性肠道黏膜下肿瘤。平扫肿瘤呈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恶性者直径>5cm,形态欠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坏死、囊变及出血,肿块常与周围器官分界欠清。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恶性者常可见肝脏转移灶和(或)淋巴结的转移。

4.胰腺转移瘤 也有表现为囊性的,特别是卵巢囊腺癌或黑色素瘤,其强化方式多与原发瘤类似。此外还应考虑高血糖素瘤,该瘤多为恶性,好发于胰体尾,直径多>5cm,血供丰富,早期即可发生肝转移。

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及各病的发生率,本例诊断为胰体尾区恶性肿瘤,累及脾及胃大弯,考虑:①胰腺囊腺癌;②胃间质瘤或转移瘤。合并脾梗死。

【手术记录与病理】

开腹探查手术,可见胰体尾囊实性肿物,肿物呈多房,内含黄白色混合液体,肿物侵及胃、脾、结肠脾曲及十二指肠水平段,遂行胰体尾切除、胃部分切除、结肠脾曲及脾切除,肿物呈囊实性。

病理诊断:胰腺中分化囊腺癌,侵及结肠全层,胃浆膜至黏膜下层及脾被膜下。脾梗死并可见癌侵及。

【讨论】

胰腺囊性肿瘤属于胰腺外分泌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及黏液性囊性肿瘤,以黏液性囊性肿瘤较多见。胰腺囊性肿瘤多发生于胰体尾部,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浆液性囊性肿瘤多无临床症状,多为良性。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表现较隐匿,有腹胀,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17%~40%患者可合并有糖尿病,为潜在恶性肿瘤。囊腺瘤和囊腺癌仅从影像学表现上不易鉴别,出现以下征象时应考虑囊腺癌的可能:①肿块边界不清,对周围组织或器官有侵蚀;②囊性病变内出现明显的实性软组织肿块;③囊壁厚度>1cm或厚薄不均;④囊内间隔不规则,厚薄不一;⑤肿瘤直径>8cm;⑥出现周围血管浸润包埋和远处转移。

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当病变较大,侵及邻近脏器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多螺旋CT冠状、矢状重建图像的应用,对病变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本例肿块累及胃大弯并突向胃腔,与间叶组织来源的胃间质瘤鉴别有困难。且患者为高龄,囊性转移性病变亦不能除外。若本例术前行PET检查以寻找原发灶,对缩小鉴别诊断很有意义。以上说明多种影像手段联合应用是提高诊断成功率的关键。

(任 崧 孙浩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