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体重增加伴面红、多毛2年,多尿6个月。体型偏胖,皮肤多毛,满月脸,面颊部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结果:低血钾,血ACTH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血、尿皮质醇水平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行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能抑制皮质醇分泌。
【影像学表现】
1.超声 显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大小不等低回声结节。
2.CT 平扫显示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正常形态消失,代之以多个边界清楚的均匀低密度结节,结节直径10~30mm,而结节间的肾上腺部分显示萎缩(126a、b)。
3.MRI 结节信号均匀,在平扫GRE T1WI像上略低于肝实质(图126c);在FSE T2WI像上高于肝实质(图126d);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反相位图像上所有结节信号强度均明显降低(图126e、f)。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患者临床资料提示为非ACTH依赖型Cushing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双侧肾上腺多发类圆形均质结节,结节在CT/MRI上密度/信号强度均与皮质腺瘤类似。本病例鉴别诊断包括:
1.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al disease,PPNAD) PPNAD是Cushing综合征的一种罕见类型,青少年发病,常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水平升高,而血浆ACTH水平减低。PPNAD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肾上腺增大并多发大小不等结节。
2.肾上腺Cushing腺瘤 绝大多数为单发肾上腺肿块,双侧或单侧多发者甚为罕见,肿块直径多为2~3cm,CT表现为低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反相位图像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3.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 表现为较大的肾上腺区肿块,直径常超过6cm,呈类圆、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信号强度不均,中心常有坏死或陈旧性出血,反相位图像上信号强度无明显改变。
4.双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 血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增高,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边缘呈多发结节状,结节直径常为6~7mm,与正常肾上腺密度/信号相似。
【手术记录与病理】
经腹腔镜行右侧肾上腺切除术,术中显示右侧肾上腺体积较大,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等黄色结节,最大直径3.2cm,结节剖面为金黄色。
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ACTH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巨结节状增生(以束状带为主)。
图126 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巨结节性增生
a、b.CT平扫: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可见多个边界清楚的均匀低密度圆形和椭圆形结节,结节直径10~30mm,结节间的肾上腺部分显示萎缩;c~f.MRI平扫:结节信号均匀,在GRE T1WI像上略低于肝实质(c);在FSE T2WI像上高于肝实质(d);在反相位图像(f)上,所有结节信号强度均较同相位图像(e)明显减低
【讨论】
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巨结节性增生(ACTH independent bilateral macronodular hyperplasia,AIMAH)是非ACTH依赖型Cushing综合征的另一种罕见病因,1964年由Kirschner首先提出,迄今国外仅报道约70例。AIMAH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提出可能由于垂体长期大量分泌ACTH,使双侧肾上腺呈结节样增生,这些结节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自主分泌能力,转而抑制ACTH分泌。AIMAH诊断年龄平均5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除Cushing综合征表现以外,还可表现为高血压、体重减轻、糖尿病、骨质疏松、皮肤瘀斑、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或女性多毛症等。病理上,可见肾上腺单个或多个巨大结节,直径5~40mm,结节切面呈金黄色、棕黄色或黄褐色;镜下结节由数量增多、索状排列的小透明细胞及巢状分布的致密细胞组成,非结节区肾上腺呈非压迫性萎缩。
在影像学表现上,AIMAH与PPNAD有许多方面近似,如同样表现为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并伴有多发结节,所不同的是PPNAD者结节较小(1~3mm,很少>5mm),与AIMAH时双侧肾上腺多发大结节的直径(5~40mm)相差悬殊,可资鉴别。Cushing综合征时,若发现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伴有多发结节,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增高而ACTH减低,可拟诊为AIMAH或PPNAD。进一步分析肾上腺结节大小的差异,是正确鉴别二者的关键。
(孙浩然 白人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